3月6日凌晨,中國AI團隊Monica發布AI智能體Manus,號稱是“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體產品”。一夜之間,Manus引發全球AI行業熱議,同時也伴隨著“過度營銷”等質疑。
閑魚上不少賣家在售賣Manus邀請碼和相關服務。
目前,Manus需要通過邀請碼才能試用,而申請邀請碼需要用戶在官網頁面留下郵箱并提交一段簡短的英文申請理由。記者注意到,Manus的爆火催生了多個社交平臺熱火朝天地售賣邀請碼和相關教程,價格在幾元到幾萬元不等。記者購買多個相關產品后,發現均為Manus代申請邀請碼服務,并沒有現成賬戶和邀請碼,對方會給相應的申請話術并幫忙提交,但五個小時過去后,記者仍未收到邀請碼。
有網友稱,有時間買這個,自己申請的邀請碼都下來了,很多人只是在盲目追捧新潮流、助長營銷。也有人稱,個人用戶申請不一定能通過,所以才想找找其他渠道。
在二手交易平臺“閑魚”,有網友聲稱可出售Manus邀請碼,標價4萬余元;還有賣家號稱有Manus成品賬號,“只有兩個,5000元出”。此外,更多的賣家是在售賣申請邀請碼的教程、話術和代申請服務。
記者花3元購買了昵稱為“程序員某某”的賣家發布的邀請碼產品。對方稱,只需提供一個郵箱,他們就可以秒速搞定申請。對方還稱,“很多人買,忙到現在都沒吃飯。”
賣家給出的申請話術。
記者下單后,對方發來的視頻顯示,對方在“how can Manus help you”一欄中填寫的申請理由為“正在建設有2萬人的開發者社群……在社區治理方面的經驗和Manus的去中心化愿景相一致,將建立本地化用戶組和審核指南等。”
至于何時能申請到邀請碼,對方稱具體時間不好承諾。
另一位在“閑魚”上的賣家稱,自己有綠色通道,還給出了提高通過率的優化辦法,如精準填寫自己的行業需要(副業變現、數據分析等),觸發官方優先審核,以及獨家技巧“自愿貢獻使用反饋+測試新功能”,聲稱成功率直升60%。記者購買該產品后,對方同樣稱已幫忙提交申請,截至發稿前,記者仍未收到邀請碼。
“小紅書”上,正在售賣的邀請碼申請鏈接。
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有用戶上架了“Manus邀請碼申請鏈接”的產品,售價1.99元,記者拍下后對方發來一份資料,包含一個官方申請鏈接和兩張介紹ppt。“小紅書”用戶們上架的“代申請注冊”產品,價格在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淘寶平臺上,同樣也有Manus邀請碼的代申請產品,不少賣家稱有專業的申請文案,可以手把手教用戶申請成功。
3月6日當天,Manus的合伙人張濤在微信朋友圈回應稱“完全低估了大家的熱情”,公司“從未開設任何付費獲取邀請碼的渠道”,并且“從未投入任何市場推廣預算”,“將優先保障現有用戶的核心體驗,并逐步有序釋放邀請”。
伴隨著爆火,也有一些質疑Manus的聲音出現。有人認為Manus目前的“僅供邀請”是一種饑餓營銷策略,太多自媒體賬號的測評和吹捧也有炒作嫌疑。
另一方面還有關于Manus套殼的爭議。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Manus的爭議包括沒有自研底層大模型的能力。Manus的模型能力來自Anthropic的Claude。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參加過溝通會的行業人士表述,Manus并不諱言自己是一個“套殼”產品。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長、原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創始院長田豐在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認為,Manus是個“有趣的創新產品思路”。隨著底層大模型模塊化串聯,API和開源變得方便、便宜,產品層創新就會提速,涌現出更多有想法的、面向C端的工具箱。他表示,產品創新追求用戶邏輯,Manus不像底層技術DeepSeek那樣難實現,面對Manus的爆火,也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