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DeepSeek技術,我們計劃把星智大模型的算力提高10倍,來加快我們在AI技術上的創新和應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大模型百花齊放之際,中國的DeepSeek異軍突起,這一成果將積極推動中國企業加速提升AI實力。過去,構建大模型往往需要巨額投資,而如今借助DeepSeek的創新模型架構,企業可以用更少的投入打造更強的大模型。
深耕科技制造業40余年,李東生多年來一直在積極為中國科技制造業的發展建言獻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東生聚焦科技制造業、人工智能等領域,提出了多項建議。
AI賦能制造業
2024年,“人工智能+”行動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年過去,AI熱度居高不下,尤其是DeepSeek的“橫空出世”,更讓AI成為了今年兩會的熱詞。
在李東生看來,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所有的行業和企業都是如此,DeepSeek等AI技術對于未來企業的發展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他介紹,TCL在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方面已經努力了很多年,將AI技術應用到生產工藝流程效率的提高、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質量管理等方面,去年一年,TCL通過推進落實AI應用,創造經濟效益達5.4億元。
“現在,AI技術的應用,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看到,國外的頭部公司推出了多種大模型,中國企業DeepSeek近期推出一個更具效率的大模型,這個大模型對于中國企業加快提升自身的AI能力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以往,我們建立一個大模型需要投資比較大,現在通過DeepSeek這種大模型結構,我們可以用比較少的投資,建立更大算力的企業大模型。”李東生表示。
在大模型運用方面,TCL也做了積極嘗試。據介紹,過去三年,TCL華星建設了面向半導體顯示面板產業的大模型,即“星智大模型”。
就TCL而言,AI技術在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工藝技術改善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以前每一項新工藝技術的改進,都要通過生產線驗證,周期是11天,而且要占用大量的資源。現在90%的實驗都可以交給大模型來完成,大大節省了工藝開發的時間和成本。
此外,在質量管控方面,AI技術可以取代人的質量控制點,AI永遠不會疲勞,而且分辨能力和質量控制能力要遠高于人的判斷。也就是說,大模型不僅提升了制造效率,也提高了產品質量。
“借助DeepSeek技術,我們計劃把星智大模型的算力提高10倍,來加快我們在AI技術上的創新和應用。”李東生說。
不過,隨著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AI深度偽造欺詐的事件已有發生。
李東生建議,一是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內容標識管理規章制度的出臺;二是明確對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服務商未履行標識義務的懲罰制度,完善未按要求進行標識的行為界定、分類細則,以及相應的處罰標準;三是加強深度合成內容標識技術標準和發布的管理,從源頭下手,明確平臺、用戶的責任和義務;四是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的有效監管。
期待以舊換新政策有更好的預期性
作為提振消費、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要舉措,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年“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實施。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人民幣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TCL積極響應國家推出的以舊換新政策。李東生介紹,去年的以舊換新政策大幅拉動了市場需求,就TCL而言,去年第四季度的產品銷量明顯上升,而且中高端產品的比例更高。
“今年國家繼續推進相關政策,相信政策對推動市場需求的增長、推動企業的發展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希望這一政策能夠有更好的預期性,目前,市場和產業都有些擔心以舊換新這個補貼政策能持續多長時間,所以,對這一政策的持續執行,希望能夠有一個更長遠的規劃。”李東生指出。
當下,國際經濟形勢波譎云詭,不確定性顯著增強。而中國家電產業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在全球家電市場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李東生看來,過去幾年,全球經濟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全球貿易規則也有不小的改變,企業必須要適應這種改變,并重新審定自身的全球化戰略。
從TCL的角度來看,他介紹,公司要從出口產品更多地轉向在全球主要國家市場建立自己的產業鏈能力,在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當地服務,以此來規避相關的貿易壁壘。另外,全球市場的空間遠大于中國市場,中國企業要打開全球市場,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李東生說,“TCL持續推進全球化。過去幾年,TCL海外業務的增長超過國內業務的增長,全球化為TCL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為了更好地推廣TCL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不久前,TCL成為了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我們希望借助奧運這個平臺,在全世界更好地傳播中國企業的力量、傳播中國品牌的力量。”
改善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
科技制造業是中國制造的核心力量。近年來,中國制造在部分高科技領域加速崛起,已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市場地位,例如半導體顯示產業,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出貨量已占超60%的全球市場份額;中國硅片產量占全球超90%以上;集成電路產業正處于加速追趕階段。
李東生一直十分關注科技制造業的融資處境,今年,他也提出了改善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的建議。
李東生談道,之所以如此關注科技制造業融資,主要是由于中國科技制造業正處于關鍵發展時期。所謂科技制造業,李東生認為,其具有“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產業屬性,這類產業的發展,除了需要技術的創新突破之外,也要靠持續資本投入的支持。
“目前,大型科技制造業的項目融資還有不少的困難。首先,在融資額度方面,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大額融資審批比較困難。其次,融資的方式和時間,往往跟不上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節奏。”李東生表示。
當下,國內科技制造業包括集成電路制造、半導體顯示制造、智能汽車制造等產業,僅一個項目的投資往往就會超過200億元。以TCL華星為例,過去4年,TCL華星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080億元,目前在半導體產業累計投資2700億元,今年還將繼續加大投資。
在李東生看來,資本投入可以說是項目能否往前走、能否成功的基礎,“我建議,相關部門考慮科技制造業發展的需求,推動政策出臺來支持中國科技制造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