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時代,汽車市場的品牌格局已基本定型,各大傳統車企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渠道布局,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在有限的幾個知名品牌中進行選擇,市場呈現出一種相對穩定的態勢。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的轉型期,以為例深耕汽車制造多年的品質大廠與新興造車勢力的競爭已演變為兩種產業邏輯的深刻碰撞。
支持新勢力的觀點認為,智能化與用戶生態構建是未來核心壁壘;另一方則強調,汽車作為復雜工業品的本質未變,安全冗余、供應鏈管控與規模效應仍是不可替代的競爭力,這種不可替代的競爭力是新勢力短期內難以復制的,依托新勢力在營銷、科技領域的新視野打造出更完美的產品,既有新勢力的可取之處,同時守住自己難以復制的優勢。
前段時間剛上市的便是最好的佐證,而傳祺向往S7與的對比,恰為這場博弈提供了具象化樣本。前者依托近20年造車經驗與全棧自研能力,將30萬級高端配置下沉至20萬市場;后者延續場景化產品定義策略,通過“軟件訂閱+硬件迭代”構建差異化體驗。接下來,我們具體看看兩款車的產品力。
真正的科技平權 是讓出行更得心應手
如今的汽車市場,是否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直接決定了一款產品能否進入用戶的預購清單,本次對比首先從這方面展開。
傳祺向往S7 180km Ultra四驅激光雷達版和理想L6 Max的價格雖差5萬,但卻是傳祺向往S7的硬件配置更高、實際使用體驗感更好!
具體來看,傳祺向往S7 180km Ultra四驅激光雷達版在感知硬件部分,搭載1顆126線激光雷達、11個攝像頭(含800萬像素高清雙目)、3顆毫米波雷達及12顆超聲波雷達在內的27組車規級傳感器,激光雷達可實現200米超遠距離探測,三維建模精度達厘米級,復雜場景識別能力遠超純視覺方案。
反觀理想L6 Max,毫米波雷達僅1顆,硬件冗余度明顯不足,意味著其智能輔助駕駛能力更多依仗于視覺感知方案,需要更好的建模和更大的數據和更可靠的訓練模型。加上理想L6采用的是傳統分段式算法,需依賴高精地圖,且范圍有限,需等待后續無圖方案開放。
而傳祺向往S7智能輔助駕駛功能采用由廣汽與業內公認第一梯隊的Momenta共同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其模型的訓練量以及成熟程度、進化速度,相較于單打獨斗的新勢力,明顯更具優勢。通過對場景的多維度精準感知,充分釋放算力的全部潛能,并且基于廣汽更大的數據量,讓駕駛過程的判斷和風格更接近人類的習慣。
傳祺向往S7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穩”,不光是判斷、執行決策更穩,更是整個車身在行駛過程中同樣很穩,給乘客帶來更舒適的車內體感。從實測表現來看,它足以面對各種復雜路況場景,覆蓋城區環島通行、窄路會車、人車混流等35類主場景以及357類子場景等復雜城市環境,整體表現游刃有余。
購買傳祺向往S7激光雷達版本,城區輔助駕駛功能作為“終身免費權益”標配,無需額外付費訂閱。更關鍵的是,高速輔助駕駛和城區輔助駕駛功能交付即可用,避免消費者出現類似購買“期貨”的困擾,購車后還需長時間等待功能真正落地啟用。
無論是高速的輕松愜意,還是城區擁堵路況下的從容應對,相較于理想L6,傳祺向往S7一出場便能為用戶帶來更得心應手的出行體驗,通過“硬件普惠+算法成熟”的路徑,達成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技術的廣泛普及與平等享有。
真正的空間革命 是20萬級吊打30萬體驗
“冰箱彩電大沙發”的盛行,一定程度上是新勢力帶起的風潮,但真要論理解,廣汽傳祺憑借供應鏈整合與工業化經驗,在舒適性上實現“越級對標”。真正的空間革命,是用20萬級別價格帶來甚至遠超30萬的體驗。
首先在娛樂配置方面,傳祺向往S7搭載17.3英寸3K超清吸頂屏打造“移動影院”,配合22揚聲器杜比全景聲系統(7.3.4聲道)構建出多維立體聲場,通過智能聲場分區技術實現前后排獨立音域控制,配合萊茵低藍光護眼認證,讓每位乘員都能在旅途中享受“IMAX級”視聽盛宴。相較于理想L6僅配置單一副駕娛樂屏的局限性設計,想要實現后排娛樂需額外購買iPad支架。而傳祺向往S7全艙沉浸式影音系統真正實現“全車無差別娛樂”,后排專屬觀影區、全車立體環繞聲場與健康護眼科技的組合,讓家庭出行從“主駕獨享”升級為“全家共享”的移動娛樂空間。
在智艙硬件方面,傳祺向往S7的車機引進行業工藝最先進的高通驍龍8295P芯片為算力保駕護航,運行內存達32GB、存儲空間高達256GB,不僅運行內存上優于理想L6的24GB,實際存儲容量更是達到理想L6的兩倍,直接帶來的更多APP的加入以及更流暢絲滑的體驗。
而在空間體驗上,傳祺向往S7二排支持137°無級調節,配合79.6%得房率,腿部空間達同級最優;行李廂容積擴展至2050L,可容納折疊雙人床。此外,座椅采用超柔NAPPA真皮+15mm慢回彈海綿,右后座標配電動零重力腳托。反觀來看,理想L6后排座椅最大調節是125°,傳祺向往S7后排比其多出12°黃金仰角差,讓全家人出行能更舒適,降低長途乘坐疲勞感。
在座艙內飾用料上,傳祺向往S7針對全車720°均用了大面積軟包,座椅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部分采用了柔軟、細膩的超柔水潤皮,觸感細膩度比理想L6的普通皮革更舒適。
毋庸置疑,傳祺向往S7在舒適性上帶給用戶絲毫不輸新勢力的全新體驗,秉持著以用戶為中心,致力于為用戶及其家庭營造出宛如在家中一般的舒適感受。與理想L6相比,從細節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再加上傳祺多年來在豪華座艙方面天然擁有更深、更透徹的理解,為行業樹立了新標桿。
真正的用車成本革命 是全域全場景使用成本降低
在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趨勢下,用戶對于養車成本的敏感度幾乎到了極致。
傳祺向往S7搭載的GMC總成最高傳動效率98.4%,電機系統綜合工況效率92.3%,配合上廣汽成熟的內燃機技術,傳祺向往S7的WLTC饋電油耗僅5.7L/100km,四驅版本也僅為6.5L/100km,而理想L6采用第三方供應發動機,饋電油耗為6.9L/100km。
也就是說,以每升8元的油價來計算,一年跑一萬公里,完全當“油車”來使用,傳祺向往S7僅需4560元(兩驅版),而理想L6則需要5520元。理想L6加95號汽油,傳祺向往S7加92號汽油,用車成本明顯更低。
不僅如此,理想L6單一的增程模式還意味著其如果常年處于饋電狀態下,高速再加速能力的打折,也將直接帶來體驗的降級,而傳祺向往S7所搭載的“一車雙模”黑科技,通過硬件重構+軟件定義,給用戶帶來插混+增程雙重模式體驗。日常通勤優先選純電模式,一周不充電,綠色文明出行;近郊出行開啟超級增程模式,即便在饋電狀態下,也可由發動機介入驅動,以保障動力的一致性,不會有明顯的動力打折現象;長途開高速使用插混模式,發動機直驅,規避高油耗,燃油高效利用。
增程也好,混動也罷,它們的盛行,核心在于燃油車時代的用戶苦“動力與油耗成正比”久矣。然而,若從對動力系統與能耗控制的認知維度進行審視,歷經傳統內燃機技術迭代與市場驗證的大規模成熟車企珠玉在前,新興造車勢力短期內想要追趕上絕非易事。
傳祺向往S7不僅展現更多元的動力模式,更為強勁的動力性能,還具備更為卓越的能耗表現。即便用戶以極其精細的方式計算每一分花費,也能從其臉上看到滿意的笑容。
真正的豪華底色 是把“安全冗余”做到極致
不管是主流品牌還是豪華車企,近兩年都在反復提到安全性,想必類似于“安全是最大的豪華”這句話看官們沒少聽。
對比其他產品維度,傳祺向往S7的安全性才是最大的隱性優勢所在。以傳祺向往S7的電池安全為例,其搭載的廣汽自研新一代彈匣電池技術,通過超國標安全驗證體系: Z型對折、暴力錘擊、360°扭麻花等極限工況驗證,可實現斷電隔離,達成全域短路防護與零熱失控安全標準。
在整車安全領域,傳祺向往S7采用行業領先的籠式盾甲車身結構,乘員艙關鍵結構均采用熱成型超高強鋼,強度達到核潛艇級別,配合多達53項整車碰撞試驗,構建多維立體防護體系,以豪車標準,軍工安全,給用戶穩穩的安心感。
廣汽傳祺的隱性優勢還包含造車經驗、品質保障。作為積淀深厚的中國汽車工業代表,廣汽傳祺依托體系化制造實力,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品控標準:傳承廣汽制造標準,集成最先進的測試設備、最嚴苛的測試標準、全工序自主制造能力及全生命周期QDR質量管理模式。
相較于新勢力品牌,其優勢不僅在于零起步風險的產品可靠性,更體現在對用戶全周期用車體驗的承諾——從研發驗證到生產制造,從交付使用到售后保障,每個環節均通過工業化體系的嚴謹管控,為消費者提供無需妥協的安心保障。
這種基于全產業鏈自主能力的體系化安全背書,絕非是浮于表面的口號或噱頭,而是歷經無數市場考驗與行業打磨后,所鑄就的堅實護盾。這種將安全理念深度融入每一次測試、每一條線路、每一道工序的嚴謹態度,正是汽車工業領軍者歷經風雨仍屹立不倒的核心價值所在,是其區別于新興勢力,彰顯深厚底蘊與大廠品質的獨特標識。
寫在最后
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會進行多方面的細致比較。
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上,傳祺向往S7既能與以往百萬豪車比頂級配置,還能與以智能見長的新勢力論便捷;座艙上,貫徹傳祺多年對豪華座艙的深度理解;用車成本上,符合當代家庭消費觀,降低日常生活支出成本;安全上,既是豪華車一般的超高標準打造,又兼顧全新能源形式帶來的性能、能耗并存。
與同級別相比,傳祺向往S7價格親民,如激光雷達版(四驅版)比理想L6 Max版價差5萬。
傳祺向往S7憑借精準的市場定位以及出眾的產品實力,展現出與30萬級別新能源SUV比肩甚至超越后者的性價比優勢,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購車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