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怎么空了一塊……是專門給問界M8留的?”
上周末去家門口商業中心溜娃期間,筆者例行逛到了這幾年里隔三差五造訪的華為授權體驗店。而當我指著鋪位前面,空空如也的中島問出上面這句話的時候,正彎腰逗弄小朋友的幾位銷售顧問,同時大笑了起來:“今年我們的業績,就指著它了。”
圖|“今年我們的業績,就指著它了。”
在隨后的交流中,筆者被告知,從年初開始詢問M8何時到店/上市的人已不知凡幾。
“一些來問詢的呢,被我們轉化訂了現款M7和M9,但是保持觀望等M8的著實不少。”針對筆者的詢問,已經是老熟人的店長,大略介紹了一下他那邊的情況。
如此熱衷于M8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因為這是賽力斯旗下首款完全基于魔方平臺完全按正向開發的車型。盡管新款M5同樣基于魔方平臺,但一來其是老車型換平臺再開發版本,二來全長4.785米軸距2.88米的中型SUV,與近5.2米長軸距超過3.1米的大型SUV,畢竟不是一碼事。
01風險與機遇并存的2025年
賽力斯集團在本月初發布了其2024年財報。與之前的預期一樣,堪稱潑天的喜訊。
集團整個2024年的營收,高達1451.76億元,較之2023年,增長達到了令人震驚的305.04%。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了59.46億元規模,此外集團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達225.15億元。
圖|2024年財報全面飄紅,簡單來說就是產銷兩旺
原本在2023年初,多家機構的預測中,這個盈利節點至少要到2025年,但事實證明在賽力斯集團與華為的通力合作之下,這個時間節點被大大提前了。
而所有數據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問界品牌去年的單車毛利率,從2023年的9.92%提升至26.21%,位列全球第一位置。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特斯拉,其在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率曾一度沖高至28.5%,但目前已經降至18%(2024年度)。
然而在當今這個中國汽車產業新的激蕩的年代,市場的風云變幻才是常態。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無論是鴻蒙智行第五“界”的宣告,還是車BU的合作伙伴不斷“擴列”,華為體系內伙伴的數量,正在迅速地“擴列”中。雖說“車均華為,等于沒有華為”只是一句江湖戲言,但如何在鴻蒙智行的各“界”,乃至各家引入HI模式的友商中突顯自身特性,繼續挺立于潮頭,卻是一個頗具思量的問題。
現階段為延續去年以來的成果,賽力斯方面有三張牌可以打。
第一張牌,自然是問界品牌通過其先發優勢,在用戶群體乃至整個市場內樹立起來的口碑。然而大家也都明白,口碑乃至于選擇慣性歸根到底,需要企業持續不斷有所表現,簡而言之必須從產品層面來最終決定勝負。而這也牽扯到第二張牌,與華為這個關鍵技術合作伙伴的鎖定。
而這一點,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經基本實現。
通過去年8月與華為簽署的入股協議,賽力斯集團支付115億換取持有引望公司10%股權。這一協議不但證明了雙方在未來長期保持當前合作的意愿,更是保障了問界品牌能夠優先拿到華為各項最新的技術。
圖|2024年中期的問界系列產品矩陣——M5/7/9車型系列
至于這第三張牌,便是完全集團自身的努力,因為它需要賽力斯自己去“造”。那便是如何在2025年內,迅速而且平滑地實現體系內所有核心產品,向著統一的模塊化平臺進行切換,從而實現全產品線徹底的革新。
02魔方平臺成為勝負的關鍵
對于少數熱衷并且堅持不懈在抹黑賽力斯的人來說,其描述問界系列車型特別是M7,有一套堪比“slogan”的話術叫做“基于小康面包車底盤”。
圖|M7的底盤傳承自漢蘭達,可以說是出身名門
這顯然是胡說八道,因為無論是現款M7還是其原型東風風光ix7,實際底盤技術的源頭不算差——深度參考漢蘭達底盤,同時部分根據自身技術需求進行調整。同樣地如果一定要給M5“找爹”的話,這款車實際是大量參考老款奧迪Q5,或者說是大眾MLB平臺。
整個車圈,無人敢否認漢蘭達底盤的水準。然而以2025年的視角來看,隨著去年在M7車型換代后,整備質量正在向著2.5噸的規模直奔而去。漢蘭達的平臺雖然優秀,但在經歷多次升級后,隨著簧上質量的繼續增高,其后續進一步拓展的潛力已逐漸耗盡。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M5車型之上。
于去年北京車展期間正式公布的魔方平臺,耗費了賽力斯超三年時間的研發,累計投入近百億規模。其特點便是能夠同時兼容純電、增程、混動三大動力形式,并且在尺寸上可以覆蓋B級到D級車型,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的模塊化整車平臺。
圖|魔方平臺于去年北京車展期間正式發布,耗費賽力斯三年心血與近百億研發成本
而這也是為什么目前問界系列獨M9被夸獎底盤質感和操縱性,因為其部分使用到了魔方平臺,且得到了滿血“途靈底盤”的增強。然而老款M5車型,以及現款M7,盡管在舒適性以及智艙和智駕維度上,有著上佳的表現,但具體到駕駛體驗其實也就那樣了。
談到這里相信大家,也就明白了為什么問界的核心用戶群體,會對M8車型滿是期待了。當然,新的模塊化平臺畢竟只是其價值之一。從市場定位角度來講,這款新車型能有效銜接M7(最高32.98萬)與M9(最低46.98萬)之間那個14萬元的空白區,將部分屬于M9車型的高端配置下放到更優惠的價格區間,實際也是頗為討巧的。
不過,新車型是一回事,現有車型的換代則是另一碼事。在3月20號,賽力斯已經發布了基于“魔方”平臺的新款M5,而再設計的M7根據官方說法,將在今年年中發布,并且在下半年上市。而當務之急,顯然是通過各種商業手段,確保其切換過程平穩且有序。
圖|新M5外觀變化細微,但內里翻天覆地
圖|是助推賽力斯達到今日高度的關鍵車型,然而站在2025年4月視角,盡快推出其基于魔方平臺的改型已經勢在必行
而一旦賽力斯能夠在年內順利完成這一系列操作,其帶來的好處顯然不止于市場層面。
問界品牌全產品矩陣采用統一的模塊化整車平臺,將進一步提高零部件通用性乃至更易于生產。保守估計各車型的BOM成本可以降低至少一成。
甚至賽力斯的技術盟友華為也將從中獲得好處。統一架構使華為的智能駕駛、電驅系統等核心技術的適配難度降低,無須針對不同動力類型或車型進行重復開發,大幅縮短研發周期。“魔方”平臺所采用的中央計算架構以及SOA架構,也為華為的鴻蒙生態系統提供了深度嵌入空間。據推測,各種車型換代改款的周期,將縮短90~100天左右。
2025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內卷”仍在繼續,且在技術層面愈演愈烈。高階智駕,目前正在成為新車的標配。
圖|特斯拉F-SD在華落地,意味著國內汽車的這場智駕絞殺戰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現階段,特斯拉的F-SD已經在國內落地,配套的訓練也正在加速,其優勢正在逐漸得到發揮中。同時,小鵬的XNGP已實現全國路網覆蓋,而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也加速裝車中。問界品牌的技術殺手锏ADS,其現階段主打的“端到端”功能,最多到今年年末,將開始在國內全行業內鋪開。
賽力斯或者說華為在智駕技術方面的優勢窗口期,正逐漸走到盡頭。作為應對,ADS 4.0正在加速推進中。而哪個品牌將獲得率先試裝的資格,就成為了新階段在銷量上拔得頭籌的關鍵。
一直以來,外界在猜測賽力斯與華為關系的時候,總會拿著放大鏡逐幀分析各種看似勁爆的細節。然而瞎猜其實沒有意義。作為引望的股東,賽力斯實際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對華為的鎖定。這也就意味著其對于華為各項汽車產業相關新技術,無論是激光雷達、電驅系統還是各種最新的技術專利,賽力斯都能優先享用。
實際上,這種綁定也在賽力斯內部也是存在的。無論兩江超級工廠還是鳳凰智慧工廠,相當一部分質檢標準其實是由華為與賽力斯的工程師一起共同制定的。
所以不妨讓我們一起把眼光放得更長遠,看清賽力斯當前正在努力推進的這場突破自身的角力——“魔方”平臺帶來的不僅是更低的成本、更短的研發周期,更標志著賽力斯從“單品爆款”向“體系化作戰”的躍遷。
而隨著幾天前問界M8預售12萬小定以及大定破5萬成績曝光,乃至于2025款M9上市21天36000大定消息的傳來,市場似乎已經明示了這場突圍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