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的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年會上,ADI中國區汽車業務市場總監陳晟就ADI在汽車領域的技術布局、市場策略及行業趨勢進行了深入分享,并與媒體就多個熱點問題展開了交流。
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ADI的產品覆蓋了整個信號鏈,扮演著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角色。陳晟介紹,物理世界的信號,如聲、光、電等,在進入計算機處理前,需要經過一個轉換過程,這個過程需要高速、低延時、高帶寬的能力,才能將真實的模擬信號轉換成計算機可處理的數字信號,同時保留豐富的內容。ADI的產品正是以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為特點。
陳晟進一步闡述了ADI在汽車領域的技術深耕。他表示,ADI的核心優勢在于其信號鏈產品,這些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安全、綠色能源、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四大領域。特別是在綠色能源領域,ADI的電池管理系統(BMS)是核心產品,對整車能效與安全有著直接影響。在智能座艙方面,音頻DSP與汽車音頻總線(A2B)技術為降噪、聲學系統等用戶體驗的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在ADAS領域,GMSL高速視頻總線已成為攝像頭數據傳輸的主流方案,支撐了中央域控的海量數據交互。
在媒體問答環節,陳晟就ADI在ADAS領域的產品進展和本土競爭應對策略等問題進行了回答。他透露,ADI的GMSL技術已發展至第三代,廣泛應用于前視、后視、環視攝像頭及HUD、屏幕傳輸等領域,市面上已有多款車型搭載了該技術。對于本土半導體企業的競爭,陳晟表示,ADI始終以開放心態看待市場擴容,中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帶來的半導體需求激增為不同玩家創造了空間。ADI的核心優勢在于系統級優化,不僅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性能,更從整體方案設計上幫助客戶降低成本。
針對價格戰和成本壓力問題,陳晟指出,市場快速擴大確實伴隨成本優化需求,但單純的價格競爭并非核心路徑。ADI的優勢在于通過技術迭代實現系統級降本,例如通過高速總線技術減少布線復雜度、提升集成度,或通過軟件定義功能減少硬件依賴。這種“性能與成本雙優化”的能力,使ADI受到主機廠和Tier 1的青睞。
在本土化研發布局方面,陳晟表示,ADI在北京、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本地團隊直接對接中國客戶需求,加速產品迭代。針對中國市場特有的智能座艙交互、ADAS傳感器融合等需求,本土研發能更精準地匹配技術方案。快速反應和貼近用戶是ADI本土化布局的核心目標。
對于智駕普及可能引發的關鍵芯片短缺問題,陳晟透露,ADI在供應鏈彈性管理上成效顯著。通過與代工廠深度協作、優化產能分配、提前布局關鍵物料等措施,ADI盡力保障供應穩定,避免因供應鏈問題影響行業發展。
陳晟還透露了ADI現階段的重點業務和未來方向。他表示,當前ADI在智能座艙領域進展突出,除硬件外,車外報警聲合成、車內音浪調節等音頻軟件已實現量產。未來,ADI計劃在軟件定義汽車框架下,持續整合硬件與軟件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完整的系統級解決方案。在本土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ADI正通過從硬件到軟件、從單一產品到系統優化的多維布局,鞏固其在汽車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