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于3月28日至3月30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夯實電動化 推進智能化 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低碳融合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真出席并演講。
張真在演講中表示,綠電是綠色能源體系的核心,比如2025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超30%,到2050年將達到50%左右,2060年電能將占到終端用能的70%到80%,其中80%以上是由可再生能源滿足,所以可以說電力是現代能源體系的核心,而綠電是構建綠色能源體系的核心。
她還談到,在現實過程中發現配電網,尤其是在老舊小區還是受限,因為過去很多老舊社區在規劃建設的時候就沒有預判到今年氫能有如此大規模增長和充電的需求,所以社區的變壓器容量就面臨挑戰,但是新建樁一時半會改造也是問題,所以社區智能微電網應需而起。
她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處于高質量發展轉型關鍵時期,截止到去年年底保有量超過3000萬輛,70%是純電動車,2030年保有量將達到1億輛左右。目前用能情況,乘用車以電動化為主,商用車呈現多元的低碳路徑并行的局面,多元包括電動化、有包括燃料電池和甲醇。再看電動汽車充電量情況,截止到去年年底,電動汽車充電量已經達到了1100億千瓦時,除了綠電的試點和光儲充換模式之外,電動汽車的用電仍然以網電為主。
她也指出,燃料電池汽車有點未達預期,去年整體產銷量略有下滑,整體規模比較小,5000多輛,同時因為我們做過相關的經濟性預測,尤其在商用車領域,這是重要的應用場景,氫燃料相比柴油和LNG在目前的時間點還不具備成本優勢,因為氫燃料需要成本降到每公斤25塊錢以下才能對柴油重卡和LNG重卡有更強的替代性。從車用燃料氫的視角來看,受成本限制,目前車用燃料氫仍然以灰氫為主,但是伴隨示范城市群的推廣,從今年開始車用燃料氫的含綠率也將有所提高。
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車用能“含綠率”,張真表示,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新增非常重要的負荷,工業也好,戶用場景也好,用電增長都是比較平緩的。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增加不僅是帶來用能側增加,同樣還會帶來巨大的算力側的增加,所以將成為重要的新增規模負荷,提高它的綠色用能占比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她指出,為實現綠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更好融合、提高綠能的占比,需要源網荷儲共同發力,構建交能融合的新型能源基礎設施體系。源端要提高綠電綠氫占比,大力發展光儲充換,也包括一些地方做的綠電直連試點;網端要完善配電網建設,加速智能微電網,打通隔墻售電;荷側要推廣智能充電技術,研究綠色專屬充換電設施;儲側需要優化電網儲能布局,包括車網互動的規?;茝V,也要發揮氫能作為長時儲能的價值。通過一整套數字化的手段共同構建現代能源的管理體系。
關于氫能一些難點,張真指出,比如基礎設施投資大,尤其是純加氫站經濟欠佳,其飽和率、運營效率偏低。從2024年開始,油氣氫電服一體化的綜合站成為一個重要方向,也是新增加氫站重要的占比。當然氫能真正成本降低也離不開管網的建設,客觀來講如果想實現真正的低成本,穩定的大規模的氫能的供給,一定要有一張氫網能夠大規模輸送氫氣,我們欣喜地看到中石化的“西氫東送”工程,兩年前就開始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今年康保到曹妃甸的氫氣長輸管道,也開始了勘測,都是千公里級的輸氫管網,說明氫能管網建設也真正到了落地的階段。
同樣,真正要實現氫能的供給體系完善,需要加速建設氫高速、氫走廊,推動氫能交通規?;l展。從近兩年開始,氫高速、氫走廊受到了很多行業同仁呼吁,山西、山東、吉林、四川四個省份已經推出了氫能免高速公路通行費的政策。伴隨著氫能管網建設,依托現有的高速公路建加氫站,打開氫能比較有優勢的場景是干線物流,能夠真正實現商業閉環,建設輸氫管道、加氫站、氫能高速,共同打造區域的氫能走廊是行業重要的共識。
張真指出,綠色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伴隨著電力全面市場化,新能源汽車將成為風電光伏自發自用的重要消納場景,2025年開啟車網互動的規?;茝V應用。新能源汽車綠電消費比例將持續增長。到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平均水平有望達到35%到40%,新能源汽車消費比例也會接近這個區間,車網互動開始普及。再過10年,預計2035年,綠電將會成為充電的主體能源,綠電消費比例會達到60%到70%,車網互動也會成為重要的短時儲能的形式。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建議,張真表示,首先基礎設施肯定是重中之重,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技術的支持。建立強制與自愿消費向結合的機制,最重要的是要健全項目的盈利模式,鼓勵光儲充換一體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加氫一體站的投資,這需要讓投資方看到盈利前景。需要配套政策更加健全,例如光儲充一體化方面,鼓勵自發自用的電量,不征收相關的備用費用,允許分布式光伏余量全額消納,有助于激勵基礎設施的投資。
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加氫一體站,除了簡化實體流程、保障用地,建議給予一定比例建設補貼,允許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余量取得優先消納。去年在開平的分布式能源制加氫一體站實施方案,我們測算,如果制氫的電價比較合理,制加氫一體站的成本可以達到每公斤25元,而且可以實現盈利,還需要配套的政策做出優化和安排。同時,加強場景協同與認證管理,綠電綠氫的生產端、傳輸端到消費端能夠做碳足跡的認證和管理,體現一定的綠色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