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商務部在擴消費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通過汽車流通改革、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消費增長。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突破150萬份,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220萬輛。2024年,汽車及石油制品零售額占社零比重超15%,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支柱。當前,汽車消費增長的核心動力正從后市場擴容與智能化升級兩大方向釋放潛力。
后市場擴容釋放存量潛力
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36億輛,存量市場的服務需求持續攀升。2023年,二手車交易量同比增長14.9%,達1841萬輛,二手車與新車銷量比值提升至61.2%。隨著乘用車平均車齡增長,維修保養、報廢回收等后市場服務需求顯著增加。與此同時,政策推動下的新能源車后市場同步擴容。例如,湖南省提出2025年累計建成充電樁超50萬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比目標提升至40%以上,進一步釋放充換電、電池回收等配套服務潛力。
后市場的另一增長點在于服務鏈條的延伸。汽車金融、租賃、保險等細分領域與二手車交易形成聯動效應。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激活了新車消費,還帶動了二手車流通效率,形成“置換-交易-服務”的良性循環。據測算,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帶動的汽車、家電等消費規模將超800億元,后市場生態的完善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推手。
全民智駕時代加速消費升級
2024年前10個月,國內高速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滲透率達7.1%,城市NOA滲透率為1.3%,智能化功能正從高端車型向主流市場下沉。2025年一季度,比亞迪、吉利、長安等頭部車企密集發布智能化戰略,將高階智駕功能覆蓋至全系車型。比亞迪推出“天神之眼”系統,首次將高階智駕下探至7萬元級車型;吉利“千里浩瀚”系統則在7萬至40萬元車型中標配高速NOA與自動泊車功能;長安計劃2026年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進一步推動智駕技術普惠。
成本控制成為車企競爭的關鍵。L3級自動駕駛需搭載激光雷達等高成本硬件,但頭部車企通過規模化生產與技術迭代,逐步降低智駕系統成本。例如,長安宣布在10萬元級車型中搭載激光雷達,比亞迪通過自研芯片優化智駕方案。政策層面,L3級自動駕駛責任主體從駕駛員轉向車企的明確界定,也為商業化落地掃清障礙。
當前,汽車消費已從“價格戰”轉向“技術戰”,智能化功能成為車企爭奪市場份額的核心武器。隨著智駕技術普及與后市場服務完善,汽車產業正步入存量與增量協同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