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陜西近些年中成長速度最快的產業分類,那么汽車制造產業自然當仁不讓。從燃油車時代的默默無聞,到新能源時代的彎道超車,在工業制造業大變局的背景之下,整車制造的騰飛也在給陜西帶來更多層面增量。
最明顯的增量,來自于整車的外貿出口——從2021年的2萬輛,到2024年的24萬輛,短短幾年時間中陜西汽車出口數量增長了8.5倍,貿易值增長了7.3倍,已然成為陜西外貿了領域的一大亮點。
尤其是在去年,全省的汽車出口增速高達215%,位居全國第一,其中陜西重卡出口表現格外搶眼,比如本土老牌汽車制造品牌陜汽,在中國重卡出口市場的占比份額就超過20%,中國每出口5輛重卡就有1輛來自陜汽。
陜西汽車出口歷年數據
出口層面的優秀成績,自然是多方面的合力造就。
一方面,是陜西汽車制造產業結構在接入新能源紅利后實現的質變。借助新能源汽車制造以及商用車制造這兩個領域的各自發力和組合突破,讓更多陜西制造整車,有了綻放于世界舞臺的機會。
比如省內新能源汽車出口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數量增長了1.4倍,出口至拉丁美洲的整車數量增長了2.4倍,占比五成。
另一方面,自然是全省汽車產業的快速成長保證了基礎。2024年,陜西省汽車產量已經達到了175.4萬輛,增長19.3%,高于全國14.5個百分點,全口徑產量排名全國第7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19.8萬輛,位居全國第3位。
歷年陜西汽車產量變化
這是陜西長期在整車制造領域堅持 “內培外引” 的成果,除了大力支持陜汽、比亞迪等本土企業提升技術、拓展市場之外,還積極引入吉利等優質企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并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吸引零部件企業聚集,不斷完善產業鏈,讓陜西汽車產業的根基越來越牢固。
更為主要的一個方面,則是背靠“西安港”這一內陸港口所帶來的出口便利。目前,西安港已擁有內陸最大規模的整車口岸,累計進出口整車量居全國內陸及沿海港口前列,并為吉利、比亞迪、陜汽等不同車企提供了定制化的整車出口服務。
出口在即的“中國造”新能源汽車
比如比亞迪新能源車通過搭乘中歐班列,實現了年出口量突破15萬輛的成績,并在歐洲市場中備受青睞;而法士特變速器也成功打入戴姆勒、卡特彼勒等全球知名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中,并在海外布局了3大基地,品牌影響力得到持續擴大。
其實對于不少人來說,整車出口領域似乎距離生活略顯遙遠,但作為影響地區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重要組成,出口整車這種高附加值的產品,對促進區域產業格局、經濟活力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發展意義。
其一,整車出口因為面向的是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更嚴苛的產品標準可以提高整車企業的產品制造技術和質量保障,從而倒逼區域產業整體標準和水平的提高,帶動區域汽車制造業的全面升級。
比亞迪西安草堂基地 航拍©悅西安
其二,是借助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帶動區域更多的外匯收入,以內外兩個循環的共同刺激,增強整體區域的經濟活力,在向外輸出產品的同時,也能更好實現企業、產業的外宣,進一步吸引更多外資和技術的流入。
其三,隨著整車出口規模的擴大,也有助于形成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及區域產業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西安制造業在國際層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完整的汽車產業鏈,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全球汽車產業加速變革的復雜競爭環境將進一步加劇,這就需要陜西汽車產業在擴大出口范圍的同時,更注重技術層面的創新、產業結構的合理升級以及國際市場有效拓展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