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于當地時間3月12日報道,大眾汽車正在與智能化系統開發商億咖通進行深度合作的談判。
目前,大眾汽車已經與億咖通在巴西和印度合作生產智能化汽車,并采用億咖通提供的 Antora 1000數字座艙系統,該系統采用后者提供的專用芯片和軟件,并提供語音識別和地圖導航等服務。
大眾安徽工廠 路透社
億咖通CEO沈子瑜表示,兩家公司目前正尋求擴大合作伙伴關系,該合作或將把大眾在歐洲銷售的斯柯達品牌汽車納入其中,同時也在探索在美國推出搭載億咖通技術汽車的可能性。
沈子瑜還稱,大眾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從 13 家候選供應商中選定智能技術供應商,候選名單中包括 LG、三星等韓國品牌,以及另一家中國供應商德賽西威。
億咖通是李書福與沈子瑜共同投資的智能化技術服務商,其創建早期的主要客戶均為吉利汽車旗下的品牌。但隨著去年億咖通逐步擴展海外市場,其客戶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億咖通Antora 1000計算平臺 億咖通官網
根據沈子瑜的表述,該公司70%的收入來自吉利及其附屬品牌,預計到2028年,公司業務對吉利的依賴將降低到50%以下。而到2030年,億咖通的一半收入將來自海外市場。
沈子瑜預計,此舉將有助于解決人們對使用中國技術所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中國的成本競爭可以打造更強大的供應鏈,讓我們走向全球。”
對于上述合作,路透社稱,大眾的這一動作凸顯了西方汽車制造商正加大努力,試圖利用中國智能化技術的優勢來保住全球市場份額的思考。
日前,奔馳剛剛表示,計劃在未來面向全球市場開發配備禾賽激光雷達的智駕車型,這也是海外汽車制造商首次將智駕硬件技術應用在中國市場以外銷售的產品上。
據德國商報近日援引公司消息人士的話稱,大眾汽車旗下的軟件部門Cariad目前取得的成功有限,該部門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裁員近30%,所以大眾等歐洲車企仍面臨著在海外市場與中國車企直面進行智能化競爭的難題。
沈子瑜則表示,“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整個消費電子產品技術的研發仍扎根于亞洲。這是歐洲軟件能力發展進程不順利的主要原因。在中國,產品周期可能只有三年,而在海外,可以延長到10年甚至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