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8的爆單證明,華為真正成為了中國智駕的規則制定者。
仔細看看2020年到2025年的發展軌跡,如今敢在發布會里提智駕賣多少錢,并且能大量賣出去的,現在只剩下了華為。
問界M8和改款問界M9同期開啟預售,其中問界M9預售價較現款上漲了8200元,為47.8萬元,問界M8預售價為36.8萬元起步。一小時后,小訂訂單數據出爐,問界M8超7500臺,問界M9超3800臺,12小時后,訂單破2.8萬臺。
連續2周,先是50多萬的小米SU7 Ultra爆單,再是問界M8的爆單,有人感嘆,錢好像都是賬戶里的數字,花起來沒有感覺。甚至是開始討論一個話題,問界M9如今單月銷量平均1.5萬輛,那問界M8有可能刷新紀錄沖上3萬輛。同樣,就在3月7日晚的珠海,隨著傳祺和華為深度合作的向往系列正式發布,也是實打實的激起了新一輪消費熱度。
所以,雖然價格不菲,但并不妨礙爆款,這背后的主因是,被認可。而隨著處處帶智駕的各家新車陸續落地,業內有一個避不開的問題在等待被回答,即,智駕究竟該賣多少錢,以及賣多少錢算良心,賣多貴算坑人。
最貴能賣1萬元,這是華為對市場的封頂
高階智駕到底該賣多少錢算良心,華為給出的答案是1萬元,但接下來,這個價格可能會上漲。
就在2025年里,余承東已經提前立下了2個Flag,一是華為要完成L3級的高速公路商用,更要完成L3級城市小規模試點,二是,隨著尊界S800已經召開了2次發布會,它就是華為L3級自動駕駛的首款車。
除此之外,還埋著3條暗線。一是,尊界S800的價格到底是多少錢,將決定華為如何制定L3級自動駕駛的銷售價格,以及調整目前L2+級智能駕駛的銷售價格。之前,已經有眾多媒體與機構對其硬件進行過分析,如果尊界S800的最終上市價格和預售價一樣是百萬級別,而不是使用雷軍在小米SU7 Ultra時使用的預期管理模式,那自動駕駛的價格有望接近50萬元,等于車輛硬件的成本。
當然,如果余承東使用雷軍的模式,預售價超80萬元,但上市又增推1個52.99萬元版本追逐銷量,那自動駕駛的價格也會隨之下降。第二條暗線是,在和問界M8同期預售的新款問界M9上,價格上漲了8200元,車輛的硬件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新的雷達上車,被解讀為華為可能正在給問界M9預埋L3級自動駕駛的硬件。
以及,華為在2款新車預售時官宣了另一條足以改變業內發展的消息,老款車型的硬件可以進行付費更換升級。而這也就讓目前的新勢力車企,如果不能跟上,就只能吃下啞巴虧。之前,其智駕芯片都與英偉達等企業深度綁定,帶有新芯片的版本推出后,就會讓老車主感受到自己又被淘汰了。至于想要跟上鴻蒙智行的玩法,那是對體系的巨大考驗。
而第三條暗線則是,在最新與華為的一場大型合作上,傳祺推出的向往也官宣了關于L3級自動駕駛的消息,它很可能成為尊界、問界之后,第三個能實現自動駕駛量產并銷售的企業。
所以,如今華為在中國車市里,是高階智駕的銷量冠軍,是定義自動駕駛相關技術下一輪落地的唯一一家,而且因為芯片和傳感器方面它也是一盤棋研發,可以進行打通式的升級。
本質上,僅從技術層面,沒人能跟它競爭,甚至是特斯拉FSD。
所以,盡管如今越來越多車企在內卷全民高階智駕,但深層里的玩法并不相同。甚至于雷軍也很快的進行了觀點調整,2024年時,雷軍與余承東還因為同在一場論壇上觀點不同,登上熱搜。余承東當時宣布華為會在2025年部分路段完成L3級自動駕駛商用,以及少數城市路段試點,而雷軍的觀點當時還是“智能駕駛還只是輔助”。
不過眼前,他的最新觀點也改變成了,希望自動駕駛車輛盡快給到合法上路的新身份,以及相應法律法規的推出。其他的推動者還包括廣汽集團馮興亞、小鵬汽車何小鵬等等。
總之,高階智駕的普及,會在2025年快速推進并實現,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長城,實際上這幾天在全力推進高階智駕的車企,每年就能賣出1000萬左右的銷量數字。甚至于,2026年時,想買不帶智駕的車,可選擇空間會越來越小。
但,如果仔細觀摩各家發布會的細節,其實敢于提及智駕價格或者價值的,反而越來越少。且不約而同的一點是,為了快速改變消費者的認知,智駕成為了車價的一部分即“0元送”。
全年第一場普及智駕發布會上,長安并未公布智駕的相關價格,最核心的信息是激光雷達會下探到10萬元級別的車型上。同時,后續不再推出非智能的車型。
全年第二次普及智駕發布會上,比亞迪也一樣沒有公布智駕單獨銷售的相關定價,關鍵的信息是,全系21款新車全部標配智駕,且增配不增價。其中,海鷗更是把配備智駕的車價拉到了7萬元級別,實際上最終是7.88萬元。
全年第三次普及智駕的發布會是吉利汽車,它的關鍵信息是,普及安全智駕,后半年將推出一系列帶有智駕的車型,甚至最頂峰的是帶有雙英偉達Thor芯片,預計可以支持L3級自動駕駛硬件能力的版本。同時,吉利發布的千里浩瀚智駕系統,也幾乎全部針尖對麥芒的和比亞迪天神之眼進行對應,而且從銀河E8等車型也開始紛紛調價,最終落點就是和比亞迪實現認知與事實競爭。
接下來,將是第四場普及全民智駕的發布會,主角是奇瑞。它已經透露了3月要開發布會的消息,同時,還準備把智駕帶到5萬元級別的產品上。
如果再考慮到另外的幾家車市主力參與者,理想在很早的時候就想明白了自己如何參與競爭,智駕向來是包含在車價之中。小鵬屬于挨打要立正的選手,XNGP從2022年的2.8萬元,下調到2.2萬元,再到后面的0元送。
所以如今,整個汽車市場中能同時讓智能駕駛技術獨立于車,有賣價,并能取得較高購買率的,只有華為鴻蒙智行一家。
長安系與華為的合作中,深藍把ADS SE的價格與普通版之間定在了1萬元的差價,且銷量尚可。而鴻蒙之下旗下的各版本價格,上限也同樣在1萬元。目前3.6萬元的指導價下,限時優惠6000元,同時各新車都補貼2萬元,最終購買成本是1萬元。
而同樣是在中國最近吸引了高熱度的特斯拉半血FSD,依然是6.4萬元,只不過從購買率和選裝率上,不僅距離華為甚遠,距離理想、小鵬們,也是差距明顯。
華為繼續拿下新車企,智駕賣價不能超過1萬元
綜上,業內其他車企的智駕,車企自研的,只有蔚來一家屬于付費售賣,其他都是包含到車價內贈送。供應商層級也是如此,有端到端智駕能力并且能對外外供的,比亞迪和Momenta之間,包含到車價內贈送,元戎啟行與長城之間,包含到車價內贈送。接下來奇瑞的發布會里,預計將宣布與地平線之間的更多深度合作,大概率看來也會如比亞迪、吉利、長城一樣,進行贈送。
截至目前,華為正在和業內的更多車企之間取得深度合作,所以,其對價格制定的護城河或者說掌控權,也會不斷加深。
三大央企里,和華為智駕深度合作的車企已經分別取得了不錯的市場銷量表現,或者未上市前取得了高關注度。其中,長安旗下的阿維塔與深藍,分別和華為合作了帶有激光雷達的ADS3.0以及不帶激光雷達的ADS SE。東風旗下的嵐圖,最初只在夢想家上與華為進行合作,而在不久前的央視直播里,靳玉志與盧放確認,嵐圖旗下全部車型將在2025年All in AI,所有車型都將搭載華為智駕。
一汽集團旗下,奧迪品牌成為乘用車領域里的試水者,奧迪A5L以及奧迪Q6L e-tron都已正式展示了其搭載華為智駕。
其他和華為智駕深度合作的車企,還包括,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比亞迪、廣汽。
上述與華為取得合作并推向市場的車型,在2024年分別取得的大體成績如下:
阿維塔2024年銷量7.36萬輛,同比增長超100%,深藍年銷量24.38萬輛,嵐圖年銷量8.56萬輛,同比增長70%。鴻蒙智行在2024年銷量則為45.3萬輛,同比增長334%。
2025年,阿維塔銷量目標為22萬輛,深藍銷量目標為50萬輛,嵐圖銷量目標為20萬輛,而鴻蒙智行則被傳,定下了挑戰100萬輛的銷量目標。
不難看出,幾家與華為深度合作的車企,基本上都是信心爆棚的狀態,對2025年的銷量預期至少是較2024年翻倍,甚至還有翻3倍的。
另外,更多的攪局者還會來自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在2024年下半年的發力。2024年11月,我們獨家報道了上汽與華為破冰的消息,2025年2月21日,上汽與華為之間官宣確認,并正式簽約。華為將深度參與設計、產品定義,品牌名定為尚界。
一汽-奧迪A5L雖然尚未上市,卻因為搭載了華為之后,被很多人認定為“雖然是燃油車,但銷量預計會逆襲”的車型。
寫在最后:
市場局面很清晰,有著華為智駕賦能的車企,超95%都發生了銷量增長,且隊伍愈發壯大。其中,上汽和華為深度合作的第五界,甚至有望在深度上超過深藍,甚至有機會改變余承東之前所說的“高階智駕賣30萬元以內的車型上,都是虧本”的說法。
畢竟,隨著和華為的合作越來越多,各車企之間也不得不面對可能發生的內耗問題。就在剛剛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已經發生過智界R7增程版同樣以24.98萬元起售,之后問界M7的銷量連續下降的案例。
總之,目前非常清晰的結論是,華為已經拿下了L2+級智駕的價格定義權,不分是否帶有激光雷達,軟件系統售價都在1萬元。而賣價敢于超過1萬元的,就算是有,也很難激起購買欲,比如特斯拉F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