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車時代,廣汽傳祺是頭部品牌梯隊的常客,曾打造出GS4、GS8等爆款車型。而進入智能電動化時代,廣汽傳祺雖然年銷規模仍保持在40萬輛左右,但必須承認的是,其在高端電動化市場的份額還需要提升。
如何補強智能化,提升高端市場占比,成為廣汽傳祺當前的首要任務。在汽車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當下,疊加“全民智駕”熱潮的到來,廣汽傳祺選擇與華為合作,加速搶占智能電動化市場。這在業內也是有例可循,且效果顯著,比如賽力斯、阿維塔等通過與華為合作,得以在高端新能源市場突破。
在業內人士看來,廣汽與雙方的合作不再局限于華為現有的三種模式(零部件、HI和智選車),而是進入“聯合創新計劃”階段。
在今年1月的2025年廣汽集團經銷商大會上,廣汽傳祺更是確定,將推出與華為共同打造的全新車系“傳祺向往”,主打高端市場和高階智駕。“向往”系列,將成為檢驗傳祺與華為雙方合作成果的試金石。
“向往”系列是廣汽傳祺自我突破的關鍵一步,是廣汽集團三年“番禺行動”落子的重要一環,也關乎著后續廣汽集團與華為合作新項目的深度和廣度。

“華為技術含量”如何?
3月7日,“向往”全新系列如期而至。值得注意的是,發布會“國之重器”C919大飛機也同步亮相。C919和中國自主品牌的相似之處在于,都代表著中國某一技術領域實現了從“追隨者到領先者”的蛻變。而這也是傳祺向往系列的目標,成為高端智駕梯隊的領先者。
回到傳祺發布會本身,主題為“千里智行,始于向往”,意在聚焦智能化。本次共亮相了三款車型,分別是向往S7(中大型電動SUV)、全新M8(中大型MPV)以及1 Concept量產車(旗艦轎車)。另一款全新車型向往S9并未有實車發布。但廣汽傳祺表示,四款向往新車都將在今年內上市。

圖片來源:廣汽傳祺
其中,傳祺向往S7是該系列首發車型,并在現場開啟預售。新車將推出雙模四驅、雙模兩驅共計五個版本,國補后預售價為19.48萬-23.48萬元(原預售價20.98萬-24.98萬元)。“價格給力”,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道。相比小米SU7、智己LS7等,向往S7的價格和配置也絲毫不遜色或略勝一籌。
而且,該車還有多重限時優惠政策,可在短期提高向往S7的曝光度,擴大預售訂單量。其中,免費贈送禮包有:價值2.5萬元的城區NAD智駕功能終身使用權,至高2.55萬元的定制升級抵扣金,不限量基礎流量包,至高1.3萬元的金融利息補貼等。此外,通過廣汽傳祺App下單的客戶,現在還可享受999元抵3000元現金優惠活動。
粗略計算,向往S7合計提供了最高價值超6萬元的優惠。而且,這還只是預售時期的價格和優惠。一般而言,新車正式上市后價格會再低個一兩萬。只能說,為了大賣,廣汽傳祺拼了。
要知道,向往S7不僅搭載華為的乾崑ADS系統和鴻蒙座艙兩大核心智能化配置,還將率先配備廣汽自研鉅浪智電動力系統等。

圖片來源:廣汽傳祺
具體來看,向往系列將陸續搭載華為ADS 3.0智駕系統,包括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等數十個傳感器。通過激光雷達+視覺融合感知,向往系列將支持L2++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可提供無圖城市領航等多項功能,實現車位到車位、全國都能開。
另值得注意的是,傳祺與華為還將聯合研發泊車代駕VPD技術,可實現自動找車、自動停車等實用功能。據介紹,VPD系統今年將會率先在廣州白云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等地開啟試運行測試。
新車搭載的華為鴻蒙座艙4.0新系統,標配高通8295芯片,支持四音區語音交互、多設備投屏和AI大模型對話。15.6英寸中控屏與17.3英寸后排吸頂屏組成“6屏互聯”生態,實現影視、音樂、游戲資源與手機賬號無縫同步。
在華為加持下,向往系列縮小了與頭部智駕梯隊的差距。而在三電、底盤等基礎性能的設計和開發上,向往系列采用的是廣汽集團自研的技術。
此次向往新車就是基于傳祺EV + 新能源平臺打造。該平臺支持插混、混動、增程等多種能源形式。
本次發布會,傳祺又推出了鉅浪智電動力和鉅星智控底盤。其中,鉅浪智電動力將率先在向往S7上實現搭載,使其能做到一車雙模、一車三用。即在日常通勤中,S7能作為純電車使用;在短途郊游時,該車又能使用增程模式;長途出行時,又可變換為插混模式。也就是能做到,“怎么省錢怎么開”。
這得益于廣汽AI智能能量管理系統的應用,在現有動力系統的基礎上,使得汽車油耗降低了15%,純電續航提升了12%,噪音降低了30%。據悉,向往系列純電續航可達到200km,綜合續航里程超過1000km。
而鉅星智控底盤則實現了全域融合,安裝了四輪獨立電驅,可做到主動預瞄多腔空懸、預泄壓功能。

在車身尺寸和配置方面,向往S7延續傳統自主品牌的競爭策略——大空間、長尺寸、豐富的實用配置。該車長寬高分別為4900/1950/1780mm,軸距為 2880mm,在同級別中較有優勢。同時,“冰箱、彩電、大沙發”等配置也是應有盡有。
目前,廣汽傳祺官方宣布傳祺向往S7展車現已陸續到店。相比新勢力交付周期長,傳統車企交付效率極為明顯,上市即可實現大批量交付,節省客戶提車等待時間。
為了確保駕駛性能及安全性,傳祺在S7發布的前三個月,安排了1143臺測試車由內部員工測試,“是傳祺測試車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測試車已跑了1204萬km,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此舉目的是盡量做到將用戶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提前發現,“把所有的坑先踩完。”
另外,1 Concept量產車、M8也是向往系列新技術落地的重要載體。比如,傳祺與華為聯合開發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以及鉅星智控底盤,都將在1 Concept量產車上率先實現應用。而泊車代駕VPD功能將率先搭載在即將亮相的向往M8車型上。
而且,傳祺也正在走向整車智能的道路。通過全新升級的傳祺智電科技i-GTEC 3.0,傳祺向往系列將實現座艙、智駕、三電、底盤的全領域高階智能。
在售后服務上,傳祺向往車系為用戶配備了二對一的“007線上超級管家”,提供每周七天全時在線服務,還構建了全國272個城市的免費上門取送車網絡。同時,向往車系將共享廣汽集團三大自主品牌遍布全國的1200個服務網點,“自建+合作”超過120萬個。
一切為了高端電動化
同為廣東頭部企業,廣汽與華為早在2017年就已開啟戰略合作,起初聚焦于智能網聯領域。四年后,埃安還宣布將與華為共同開發AH8車型,但最終卻流產了。
有觀點認為,那次雙方合作流產,一方面是華為成本高;另一方面是廣汽集團那會發展勢態良好,無需引入外援助力。雙方都是強勢企業,都希望占據主導,這應是合作破裂主要原因。而同一時間,華為與賽力斯合作順利推進中,華為是主導方。
然而,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迅猛,大多數傳統車企轉型節奏跟不上行業變革的速度。受此影響,部分傳統自主車企不僅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更面臨業績和銷量的雙重下滑,并且還錯失了向高端電動市場轉型的最佳時期。廣汽傳祺同樣面臨這一困境。

傳祺2024年1月-2025年2月銷量走勢
回顧傳祺的品牌發展歷程,也曾有過輝煌時刻:GS4曾創造年銷30萬輛的“爆款”神話,GS8成為自主油車向上的代表之一,最初上市時指導價突破20萬元天花板。在油車主導時代,傳祺與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一樣,是集團盈利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然而,當汽車行業進入到電動智能化賽道,傳祺遭遇了成長煩惱,特別是在高端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
以傳祺M8為例,該車型針對25萬+MPV市場推出了宗師系列。M8宗師系列目前搭載的是油混動力系統,也是響應了國家節能車政策。
但相較之下,在新能源領域,其用車成本遜色于插混MPV競品,并且在全國多個城市無法享受到新能源減免政策。在油混技術領域,又面臨豐田賽那、格瑞維亞這樣的強力競爭對手。反而是押對技術路線的騰勢D9,成為高端插混MPV市場的先行者。
插混版本遲遲未上市,使得傳祺M8宗師系列錯失了高端新能源MPV市場的增長紅利,整體表現平平。數據顯示,M8宗師系列2024年月均銷量僅千輛左右,與同級別的騰勢D9(月銷萬輛左右)、別克GL8相比差距明顯。
另一款插混車型E9雖技術含量不低,但市場聲量遠不及理想L8/L9、蔚來ES8等競品,月銷量長期徘徊在千輛級別。
再以智能駕駛普及情況為例,傳祺品牌搭載的集團自研的ADIGO PILOT智能駕駛在端到端無圖智駕方面的普及能力有待提高。如華為ADS 3.0、小鵬XNGP等2024年就已實現無圖端到端智駕開進城,并能做到“全國都能開”。
對比頭部競爭對手來看,傳祺在高端電動化市場存在感還較為薄弱,品牌“沖高”成果有限,導致其整體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年銷量規模雖在40萬輛左右,但利潤空間一般。尤其是在價格戰席卷20萬元以下市場后,傳祺單車毛利被進一步擠壓。
這種困境并非傳祺獨有,許多傳統車企在電動智能化轉型中都面臨類似挑戰。業內分析認為,傳統車企在高端電動車市場面臨三重困境:一是缺乏電動化核心技術積累;二是智能化水平跟不上用戶需求快速迭代;三是品牌形象與高端定位存在認知落差。
傳祺背靠廣汽集團,其“大三電”技術的積累較為深厚,但若固守智能化自研之路,結局或許不會太理想。
畢竟,當前汽車行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智能化儼然成為決定車企競爭下半場生死存亡的核心競爭力。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預判,“2025-2027年將是汽車行業的淘汰賽階段,缺乏智能化核心競爭力的車企將失去持續發展的機會。”蔚來創始人李斌也認為,未來的競爭是“更高維度的競爭,不能有短板,也不可能速勝。”

圖片來源:廣汽傳祺
市場數據印證了智能化在市場地位的提升。2024年,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超過50%,推動30萬元以上市場中國品牌占比持續攀升。預測,到2025年,搭載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銷量將達到500-600萬輛,市場滲透率有望提升至30%。智能化已從錦上添花的配置轉變為產品競爭的關鍵要素。
與此同時,智能化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以激光雷達為例,目前單個激光雷達成本已降至3000元以下,智能駕駛所需的計算芯片價格也呈現類似趨勢。這意味著智能化技術正迅速從高端市場向大眾市場滲透,逐漸成為新車標配,而非可選配置。
廣汽集團執委會委員、品牌營銷領域負責人黃永強指出,智駕替代,高端替代,將推動中國汽車業進入新的“黃金時代”,也勢必推動中國汽車重新定義全球市場格局。
因此,頭部整車企業正在加速高階智能產品的下探,以搶占風口。2025年更是被業內視為“全民智駕元年”。
目前,比亞迪已憑借超過5000人的智駕研發團隊和全棧自研能力,將高階智駕功能下探至10萬元以內市場。長安、吉利等傳統車企也在加速智能化普及,推出具備高階智駕功能的平價車型。在新能源市場構建起的規模化優勢,將成為他們快速推廣平價智駕產品的殺手锏。

圖片來源:廣汽傳祺
但這也意味著,缺乏智能化競爭力又沒有形成銷量規模效應的車企,將被加快淘汰。傳祺作為銷量規模龐大的自主品牌,只要補強智能化,就還有一爭之力。但傳祺若堅持獨立研發,不僅時間窗口不足,成本壓力也將難以承受。“進入汽車智能化時代,全棧合作取代全棧自研將是趨勢。”浙江大學新能源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林弘昌如是表示。
智能化已關乎車企未來的生存問題。在這關頭,依靠外部合作伙伴快速提升智能化能力,成為傳祺的現實選擇。
兜兜轉轉,廣汽與華為還是搭上了線。這一選擇既有戰略考量,也有務實基礎。華為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其鴻蒙座艙和ADS系統已在問界系列、智界、嵐圖夢想家等品牌或車型中得到驗證。2024年,問界系列銷量接近40萬輛,躋身高端自主品牌頭部梯隊。嵐圖夢想家在華為智能化助力下,單月銷量也一度破萬。
目前,與華為深度合作(主要指HI模式和智選車兩種模式)的車企已達20家,這證明了華為智能化汽車解決方案的市場認可度。這應是廣汽傳祺決定合作的原因之一。
在2024年北京車展上,廣汽傳祺與華為宣布啟動“聯合創新計劃”,合作范圍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
通過與華為深度綁定,傳祺不僅能彌補智能化短板,還能借助華為的品牌效應和技術優勢,加速進入高端電動化市場。同時,這種合作模式也為傳祺提供了近距離學習華為的機會。但是,即便在華為賦能下,向往系列能否躋身智駕頭部梯隊,仍需市場驗證。
三年“番禺行動”的重要一環
“(傳祺S7)將助力三年番禺行動的達成,自主業務年銷200萬輛目標的實現,”廣汽傳祺如是表示。
2024年11月,廣汽集團啟動了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將總部遷至番禺汽車城,管理模式從戰略管控轉為經營管控。此舉本質上是為了加速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積極應對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帶來的巨大變革。
正如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所言,“當前汽車產業正從傳統汽車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全面過渡,我們無法改變外部環境,但可以改變自身。”這句話道出了“番禺行動”的核心理念——主動求變,自我革命。

圖片來源:廣汽傳祺
這場變革的目標明確而全面:整合傳祺、埃安、昊鉑三大品牌資源,提升自主業務整體競爭力;加速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優化管理體系,提高運營效率。在新的組織架構下,三大品牌形成差異化定位,其中傳祺定位為高端科技品牌,主攻油混、插混與增程市場。
一直以來,傳祺在廣汽集團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集團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傳祺2024年全年銷量達41萬輛,是集團自主板塊的銷量支柱,對集團整體銷量的貢獻達兩成。更為關鍵的是,傳祺憑借較為成熟的油車業務,成為集團自主板塊的盈利關鍵。
相比之下,埃安雖然是廣汽集團新能源轉型的先行軍,年銷量也達到40萬輛規模,但仍未實現盈利。這種情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并不罕見,大多數新能源車企仍處于“規模換市場”階段,盈利能力普遍較弱。但是,隨著銷量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加入到盈利隊伍,比如賽力斯、零跑汽車等。
在此背景下,傳祺面臨著雙重挑戰:一方面需要保持現有油車業務的盈利能力,為集團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另一方面又必須加速電動智能化轉型,避免在新賽道中被邊緣化。這種“左手抓傳統、右手抓創新”的雙重任務,對傳祺的經營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尤其是廣汽集團外部環境也不容樂觀。旗下合資業務(主要指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利潤出現下滑,整體盈利壓力隨之加大。業績預告顯示,廣汽集團2024年凈利潤預計為8億-12億元,同比暴跌超70%。

正是在這一復雜局面下,傳祺“向往”系列應運而生。向往系列競爭策略可以概括為“以華為賦能智能化,以傳祺夯實價值感”。蓋世汽車認為,在廣汽集團“番禺行動”大框架下,向往系列承擔著多重角色。
一是技術驗證載體。“向往”系列不僅是傳祺與華為智能化合作的成果,更搭載了廣汽集團自研的多項先進技術,涵蓋新一代架構平臺、三電系統等。
二是提升傳祺品牌單車均價,實現自我向上,邁入高端市場。向往系列聚焦20萬及以上市場,作為高端產品線,其有望成為傳祺乃至廣汽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并提高單車毛利。
三是標志著廣汽傳祺在智能化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黃永強去年表示,“2025年是傳祺全面智駕突破之年。”在其看來,與華為合作,可推動傳祺成為中國智駕的頭部品牌。
在高端智駕市場,傳祺目前至少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其通過快速導入華為智能化技術,縮小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而傳祺能否通過“向往”系列實現高端突破,不僅關系到品牌自身的未來,或也將影響廣汽集團“番禺行動”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