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期間,廣汽集團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馮興亞就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發表了重要觀點。他強調,廣汽集團致力于在智能駕駛領域保持領先,并堅守安全底線。
近年來,我國乘用車市場L2級智能駕駛功能迅速普及,新車滲透率已接近60%。消費者越來越看重智能駕駛和OTA(空中升級)等功能,這些也成為了推動中國汽車品牌高端化的重要驅動力。廣汽集團在此背景下,明確了其智能駕駛發展目標:2025年,保持產品智能駕駛體驗和技術的國內領先地位;2027年,躋身全球智能駕駛第一陣營。
馮興亞透露,從2024年起,廣汽將陸續推出包括昊鉑GT、昊鉑HT、AION V、AION RT在內的多款具備高速和城區NDA(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高階智能駕駛車型。同時,廣汽傳祺也將推出全新高端產品系列“傳祺向往”,如傳祺向往S7等,這些車型將搭載高階智能駕駛和AI智能座艙等前沿技術。
在智能駕駛技術的自主研發方面,廣汽集團累計投入已超過500億元,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自2019年推出國內首款量產交付的L2+級別車型以來,廣汽已具備從L2到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能力。目前,廣汽L3級自動駕駛汽車正在廣州進行測試,并計劃在今年實現量產。
廣汽旗下的如祺出行已在廣州、深圳等地實現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化示范運營,而商用車板塊旗下的祺跡汽車也成功量產了L4級別的Robobus。
然而,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如責任劃分不明確、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工信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相關通知,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產銷用環節進行了規范。廣汽集團積極響應,承諾所有安全投入不會轉嫁給用戶,所有技術升級都不會妥協安全底線。
馮興亞指出,自動駕駛不僅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技術,也是實現智慧交通的關鍵一環。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關于自動駕駛的立法進程相對滯后,亟需解決事故責任認定等問題。
為此,馮興亞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提出了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條款的議案,建議增加機器駕駛人定義、責任承擔劃分等內容,以建立智能駕駛的法律基礎。他呼吁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駕駛專門法律,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