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發力提振消費,推動山姆會員商店進場裝修,落地華為、小米等品牌生態體驗中心;內另外聯動擴大開放,力爭引進億元重點項目120個以上;強化社會兜底保障,確保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扶持創業5000人;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推進10所學校、幼兒園建設;持續優化交通路網體系,協調推進雙山隧道、膠州灣第二隧道、地鐵5號線8號線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西吳一路等5條道路通車……1月6日,市北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對2025年工作進行了安排。
推動山姆會員商店進場裝修
建成物美生活數字廣場
2025年,市北區將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推動消費、投資、外貿協同驅動,為經濟穩健運行筑牢支撐。積極創新消費場景,推動山姆會員商店進場裝修,率先實現云倉線上銷售納統,落地華為、小米等品牌全生態體驗中心,建成物美生活數字廣場,啟動汽車貿易大道先導區建設,引進一批新能源品牌及“汽車+生活休閑”業態。豐富商文旅融合消費新體驗,依托臺東、新都心、CBD等熱門商圈,推出“永恒的金字塔”“西游記”等首發沉浸式體驗項目,啟用郵輪港區海洋探索館,打造東方貿易大廈親子互動體驗中心,發放10萬張文旅消費券,以優質供給拉動消費擴容。用好過境免簽等政策賦能,打造一批“郵輪+”主題游產品,引進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預計全年運營郵輪航次40個以上、訪問港航次再創新高,塑強“港通四海 煙火市北”特色品牌。深入挖掘養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消費潛力,培育壯大數字、綠色、健康等新型消費,點燃提振消費新引擎。
滾動實施總投資847億元的136個區級以上重點項目,提前布局、及早謀劃一批“十五五”重大項目,積極爭取政策性資金、省市重大戰略工程等資源落地賦能。深度結合產業發展規劃與企業戰略布局,服務煙草、港口、青啤、海運、中車、百洋等頭部企業深耕主業,推動山港金控、航運等10余家企業入駐山港航運金融中心,加快推進山東海洋數字科技產業中心、中車融合創新研發中心等引領型項目建設,促進產業向新提質、企業向實圖強。
構筑對外開放新優勢,深化RCEP山東經貿合作示范區創建,充分運用港口優勢,聯合青島港、環亞國際能源啟用LPG項目,打造新能源汽車沿黃流域最大“出海口”,培育一批億元級內外貿一體化企業,推動跨境電商貿易額保持兩位數增長。打好招商引資組合拳,創新“創投機構+平臺公司+基金團隊”投引協同模式,力爭引進億元重點項目120個以上,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質效。
力爭引進總部類重點企業10家以上
新增稅收億元樓宇2座以上
聚焦提能級、展鏈條,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聚力發展總部經濟,瞄準商務商貿、航運貿易等產業方向,力爭引進總部類重點企業10家以上,建成青島金地中心等特色樓宇6座,新增稅收億元樓宇2座以上,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持續深耕數字經濟,支持浪潮、檬豆等企業搭建全方位數字化服務體系,推動青島勘察測繪院打造時空信息國際合作中心,實現浩??萍佳邪l總部搬遷落地、東軟載波創新中心建成投產。
支持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高端、智能、綠色制造企業集聚發展。推動健康食品飲料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國橡中心產業基地開工建設,建成啟用青啤供應鏈智慧倉庫等3個工業技改項目,加快頤中煙草研發制造中心建設,爭取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率達到90%以上。不斷塑強生命健康產業優勢,推動康復醫療器械、智能制造等領域加快發展,實現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產業基地一期便攜心電、醫用高真硬鏡等生產線落成投產,二期項目啟動建設。開拓發展人工智能,靶向招引國信會視等領軍企業,支持輕鏈、海博科技等企業布局通用及行業垂直領域大模型,實現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首期運營。突破發展芯片研發、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加快芯擎科技等重點項目落地,深化鋼研“一院一園”產業招商,推動中國有研國合青島加強航空航天新材料檢測能力建設。
在郵輪港區、中央商務區、濱海產業新區加強專業園區培育,全力打造“三區互融”典范區。承接發展全市“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啟動小港灣休閑海釣基地、青島航海運動中心建設,推動郵輪港區實訓基地、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等產業載體投入運營,加快集聚貿易金融、航運物流、休閑運動等涉海業態。持續推進雁山科技生態城、海灣集團高端化工創新研發基地等專業園區建設,加強高品質、定制化產業空間供應,承載高端新材料、軌道交通、數字科技等產業落地。
加強與青島科技大學、動衛中心等駐區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推動產學研用融合創新。落地港航科技新質產業園,爭創國家級港航創新實驗室。推進青年人才活力城區建設,探索開辦雙創學院,試點打造集居住、休閑、社交、娛樂于一體的青年人才社區,叫響“北愛人才”服務品牌,引進青年人才2.1萬人以上。
新建敦化路等3處過街天橋
新啟用停車場5處
持續優化交通路網體系,協調推進雙山隧道、膠州灣第二隧道、地鐵5號線8號線等重大項目建設,保障加快長沙路打通、華仁立交橋、福州路沿線、黑龍江路沿線改造提升,新建敦化路等3處過街天橋,推動西吳一路等5條道路通車。持續推進宜居家園建設,加快鹽灘安置區主體建設,建成河西、河崖、大水清溝三期西地塊安置房項目,實施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20部以上,探索啟動居民自主更新試點,推出更多符合“好房子”標準的高品質住宅。持續加強配套功能提升,新啟用停車場5處,增加泊位2500個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1200個以上,新建傍海中路等4公里電力廊道,加快推進海岸路等5處變電站建設,綜合提升城市運行保障效能。
加快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啟動長山路街區等4.2萬平方米建筑保護修繕,展現波螺油子·十二階、齊東路片區“十字街坊”煥新成效,大鮑島街區爭創省級特色步行街,拓展沉浸式演藝、特色主題研學、精品酒店民宿等多元場景,讓老城集聚煙火氣、凸顯歷史范、煥發新活力。加強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研究推動頤中煙草1919產業園加快轉型,中車工業遺存變身文創園區,利用老廠房、老廠區打造更多特色產業新地標。精心舉辦蘿卜·元宵·糖球會等傳統民俗節會,深化非遺傳承保護。用好紅景新區、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紡織谷
等文化陣地,不斷豐富教育、實訓等場景資源,實現文化、產業雙重復興。
深入推進市容環境秩序提升,加大綠化帶、停車帶、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保潔力度,完成22條重點道路、20處重點區域星級示范條塊打造,規范提升和興路等8處便民攤點群經營秩序,加強違建智慧化防控,全年拆除違法建設10萬平方米以上。
組建區屬物業管理集團,推進“大物管”效能提升,結合群眾需求試點運營一批社區惠民服務場景,加快提高物業小區服務管理水平。實施更多微更新、微改造,建成口袋公園5處,打造勁松三路等精品綠地4處,持續推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扎實推進“雙碳”工作,實施8號碼頭至李村河入海口6公里潔凈岸線整治。
確保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
推進10所學校、幼兒園建設
積極穩定和擴大就業,搭建“就享家”樂業服務站50家,實施靈活務工市場改造升級,加快打造青年創新創業活力社區,確保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扶持創業5000人。統籌救助資源渠道,深化拓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完善醫養康養服務體系,開辦1處高品質老年頤養中心,盤活街道社區各類服務載體,探索向社區醫養綜合體轉型。深入推進兒童友好城區建設,增加普惠托位300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6個。完善殘疾人精準服務網絡,開展托養康復等助殘服務2200人以上,不斷提高關愛幫扶水平。
發展高水平教育,高起點辦好勁松三路學校、啟元教育集團大沙路學校,增加學位3300個以上,推進市北中學小學部等10所學校、幼兒園建設。實施全域初中強校提質,深化教研模式創新,中小學參與集團化辦學實現全覆蓋,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拓展多層次醫療,加強緊密型醫療集團資源聯動,開辦一批??崎T診和診療中心,建成區人民醫院分院、12處國醫館及國醫閣,保障推進齊魯醫院、中心醫院、阜外醫院改擴建,上線試運行“北衛健康云”信息平臺,免費開展婦幼保健“五篩兩檢”等惠民服務。增強“文化+”供給,推進市圖書館新館建設,打造10處“小而美”戶外文化新空間,開展“悅享市北”文旅活動1000場次,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全民享”體育,加快南京路鄰里運動中心、唐河路全民文體中心等場館設施建設,建成家門口的體育空間15處,進一步向社會開放學校體育設施,承辦匹克球、青少年跳繩等國家級賽事,舉辦群眾體育活動500場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