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盡可能減少購房者在新房交易中面臨“一女多嫁”等潛在風險,廣州將全面推行新房“網簽即預告”登記新模式。
據廣州市政府官方網站今日公布的信息,廣州近日全面推行預售商品房“網簽即預告”登記新模式,購房人辦理網簽后,同步申請辦理預告登記,可有效規避開發企業“一房多賣”“先賣后抵”,以及隱瞞土地抵押查封等限制狀態導致無法正常辦理過戶等情況。
對于什么是“網簽即預告”,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介紹,這是指購房者在售樓部購房時,登錄住建部門的系統完成網簽后,一鍵跳轉至自然資源不動產登記系統辦理預告登記,將網簽和預告登記兩個環節的事情,整合為一個環節、一件事情。
據悉,以往購房時,申請人要先登錄廣州市住建局廣州市房屋管理系統辦理網簽,再登錄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不動產登記網辦系統申請預告登記,既跨系統重復錄入房屋信息,還需要提交兩次申請材料、反復身份驗證。
在新模式下,購房者通過兩局系統可無縫對接,購房者在售樓部完成網簽后,一鍵跳轉至廣州市不動產登記網辦系統直接辦理預告登記,流程效率大幅提升。
安居客新房全國城市運營總經理李卓羿表示,廣州這種新模式打破了部門壁壘,將原本需跨系統重復操作的流程整合為“一件事一次辦”,真正體現了讓購房者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路的辦事理念。
其進一步指出,廣州市全面推行的“網簽即預告”登記新模式,不僅僅是流程方面的優化,彰顯了廣州對于政府辦事效率和構建信用體系的努力,同時,該項措施還是房地產交易領域一項重大改革。該項措施一定程度上還具有“排雷”的功能,盡可能為購房者“保駕護航”。
“通過網簽與預告登記的同步辦理,政府部門利用技術手段構建了跨部門數據共享的信用體系,從源頭阻斷了開發商‘一房多賣’‘先賣后抵’等違規行為。這一機制將不動產單元號作為唯一標識,實現住建部門與自然資源部門信息的實時互通,使隱瞞土地抵押、查封等限制狀態的行為無處遁形。對購房者來說,這些潛在風險在簽約環節就能通過系統自動識別并提醒,該模式將實現‘購房風險前置化、權益保障法定化、辦事流程便捷化’等多重利好。總體來看,該舉措對于減少預售中一房多賣等矛盾糾紛的發生,有著立竿見影的制約作用,也有助于降低用戶對開發商的不信任。”李卓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分析師認為,廣州全面推行該模式,有助于提升買家市場信心,對促進當地市場交易將發揮積極作用。
從市場表現來看,據克而瑞數據,2025年3月,廣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68萬平方米,環比、同比分別增長87%、14%。今年一季度,廣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
庫存及去化方面,今年3月廣州新房存量為1428萬平方米,消化周期為20.6個月。監測數據顯示,今年2月廣州新房去化率為10%,3月份去化率較2月提高5個百分點,但3月去化水平也只有15%。
二手房方面,今年3月廣州二手房成交量為112萬平方米,環比、同比分別增長84%、32%。今年一季度廣州二手房成交26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
“廣州等城市前期經歷了深度調整,今年出現穩中有增的弱復蘇跡象。當前仍為市場成交旺季,短期內如有積極因素加持,市場有望延續止跌企穩態勢。”克而瑞分析師稱。
業內人士認為,廣州該項措施代表了市場的風向,具有較強的借鑒與推廣意義。
李宇嘉指出,從全國范圍來看,前述技術上的問題普遍存在,廣州這一舉動,是自然資源和住建部門在政策協同性上展開的合作與探索。而各地都在強化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提高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以消除對消費和內需的政策阻礙。
“近期不少城市在打通這種信息壁壘,比如拿地即開工、交房即辦證,住房本體與配套設施同步規劃、同步開工、同步交付等等,這從側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持續改善市場環境。而壓縮購房中相關環節和流程,不僅提高了房屋交易的效率,可以保護購房者的權益,還能杜絕開發商一房二賣的可能性。”李宇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