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上海車展,行業內外人士基本上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合資車企在中國迎來了大反攻時代。從奔馳寶馬奧迪,到大眾豐田,無論是電動化還是智能化,更多符合中國市場潮流趨勢的技術和產品,悉數出現在合資車企的舞臺上。
特別奧迪,其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上的突破和跟進,在本次車展上表現也相當明顯,不僅帶來了新的PPE豪華純電平臺以及奧迪A6L e-tron、奧迪Q6L e-tron兩款全新的新能源產品,還在四屏聯動、組合駕駛輔助等智能化方面,有了最直接的表現。
或許有人會說,奧迪的這些新能源技術和產品表現,別的展臺也有,而且現在更多的國產新勢力和謀求品牌向上的自主車企,在科技和豪華的營造上走在了行業和時代的前列。
但我們仍需要明白一個問題,智能電動車時代,豪華的屬性變了嗎?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體驗變高級了,變得更科技和智能了,但豪華的根本屬性是不會改變的,因為豪華是沉淀和積累的結果,在安全、技術、標準、品質和口碑上,每一個品牌都不一樣。
正如某豪華品牌高管說的那樣,豪華絕不是一輛車,甚至一兩代車就能構建的,更不是所謂的一兩個標簽所能定義的;豪華不是自封的頭銜,而是客戶與社會給予的認可。
所以不管外界輿論和熱潮如何熙熙攘攘,在一汽奧迪的世界里,他有著自己的堅持和定力,正如其本次上海車展的主題一樣:油馳電掣,盡在奧迪,盡管有一大批聲音在唱衰油車,一汽奧迪毅然決然堅持在油車市場保持投入。
這一布局背后,是一汽奧迪對中國市場需求的前瞻洞察——“既要電動化的未來,也要燃油車的極致”,以“油電并進”滿足多元消費層級需求。背后的核心邏輯,代表了奧迪面對新汽車時代轉型的理念:豪華,不僅要聚焦技術突破和行業引領,還需要在產品和品牌價值上,為消費者帶去價值感和滿足感。
當然對于奧迪這樣的百年豪華品牌來說,豪華的真相,從來不是參數和配置的堆砌,而是細節設計、安全冗余、美學與功能平衡背后的硬核科技與人文關懷的相互融合,是造車的積淀和底蘊,這才是新豪華汽車時代非常稀缺的存在。
01誰說BBA落后于時代趨勢?
之前有很多言論說,都新能源時代了,還買什么合資車?BBA的產品跟不上時代和消費需求,豪華都祛魅了。
可以理解,過去很多合資車或者豪華車,在入局新能源時代時,都不可避免要經歷1.0油改電的探索破局期,這個階段的產品力,對國內快速發展的技術和需求來說,確實存在一些時間上的差距。
然而現在已經進入到2025年了,跨國汽車集團反應再慢,也不至于到現在還不知道中國市場和消費者需要什么。至少去2025上海車展奔馳、寶馬、奧迪的展臺看一圈,上述言論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用來自一汽高層的一句話,中國豪華電動汽車在經歷“1.0油改電的探索破局期”到“2.0創新突破的多元競逐期”之后,正式邁入了“3.0高品質安全與科技的躍遷發展期”,一汽奧迪在百年德系基因中,全方位注入了中國科技與速度,將“德國硬科技+中國軟實力”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滿足中國客戶對“豪華好車”的全部期待。
所以僅從本屆上海車展的一汽奧迪展臺,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趨勢,也是完全可以滿足當前消費者需求的,包括落地的前瞻技術的產品。一汽奧迪基于E³ 1.2 電子電氣架構,聯合華為、寧德時代等國內頭部供應商伙伴,持續開發更符合國人喜好的智能化功能,全面開啟“油電同智”的高端出行時代。
比如現在全行業都在談論的智能駕駛,公認的華為技術是第一梯隊,這次一汽奧迪與華為聯合開發的華為乾崑技術,不僅在純電動系列上,還在燃油車如一汽奧迪A5L上落地無圖L2級駕駛輔助,通過雙激光雷達與視覺融合感知方案,實現復雜城市路況的精準識別。
又如純電車型一汽奧迪A5L搭載2個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顆高清攝像頭組、12個超聲波雷達及E³ 1.2電子電氣架構,算力提升5倍,支持全場景駕駛輔助。
比如在如今新能源汽車更離不了的智能座艙方面,一汽奧迪也迎來了全新的數字交互革命。全新纖薄的奧迪MMI全景顯示屏,由11.9英寸奧迪虛擬座艙顯示屏以及14.5英寸觸摸屏組成,與10.9英寸主動隱私副駕屏,還有奧迪品牌首發的電子外后視鏡以及內置 7 英寸屏幕,共同打造出“以人為中心”的數字舞臺。
還有同級唯一交互式內飾氛圍燈和最大面積W-HUD,搭配20枚揚聲器的B&O音響與102顆RGB LED的全景天幕,進一步提升科技感,也構建沉浸式交互體驗和生態。
如果說單純的技術展示可能是空中樓閣,那么技術的真正落地到產品上,才是新時代的開始。而上述提到的這些技術,實際上已經搭載在一汽奧迪即將上市的新產品上,相信在今年內,一些之前對奧迪等豪華品牌們的產品力印象將會迎來顛覆式的改觀。
包括在電動化產品上,這次上海車展奧迪帶來了PPE豪華純電平臺旗下的奧迪A6L e-tron和Q6L e-tron,可以說開啟了奧迪電動化的新紀元,其中超700km續航、800V高壓快充(10分鐘補能250公里)、雙激光雷達、全場景智駕等產品力和表現,放在當前的智能電動車時代,也是非常主流的存在。
如果再配上奧迪豪華品牌的形象,以及過去37年來在中國市場深耕豪華車的底蘊,在堅持“長期主義”精神和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中,一汽奧迪將進一步擴大高端產品陣容,不斷引領豪華車市場的價值和趨勢,并持續領跑豪華車市場。
02科技/品質不是參數,而是溫暖的守護
隨著新勢力和新能源汽車拉開汽車競爭的新序幕,如今中國市場的卷,已經進入到另外一種狀態,特別是互聯網和科技企業進入這個行業之后,帶著汽車產品的競爭逐步轉向了比配置、比參數的新時代。
但實際上,汽車并不是用參數和配置能夠完全替代的,背后還涉及品牌、服務、價值理念、生命周期的品質保障等,這是一個更加多維的評判體系和價值體系,就像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思想和表現一樣,不同品牌的產品,就算擁有類似的功能,但帶給車主的價值和體驗也不盡相同。
奧迪一直以科技著稱,但其實科技的背后蘊藏的是溫度,“科技溫度”的這種執念源于116年造車經驗的沉淀,你容易看到奧迪的追求,從不是參數的堆砌,而是讓每一項創新都能轉化為用戶真實感知的安全與優雅。
舉個行業常常在說的例子——隱藏式門把手,很多人看完一些交通事故后打不開的案例,讓這個看起來很有設計和技術的功能,被很多消費者唾棄。但外界不知道的是,同樣是隱藏式門把手,奧迪對其的要求,非常之高。
除了你可以在奧迪A5L上看到的隱藏式門把手采用半隱藏式風格,讓設計、使用便利性達到一個良好的平衡外,其實門把手背后還有關于用車安全的考量。比如門把手后有微動開關以觸發開門,同時還有雙系統作為備份,即使在電子系統失效或接收到碰撞信號后,奧迪A5L的門把手的機械開啟拉絲會在碰撞后自動彈出,拉動拉絲即可實現從外部機械開啟車門。
再比如說電池安全標準,每個廠家都說自己會做很多測試,達到國標安全標準,甚至要求比國標還高,但是該燃的時候還得燃。
奧迪的標準是什么?比如振動測試,奧迪會進行兩輪測試,第一輪按照國標但每個軸向時間增加3.5倍。第二輪是按照奧迪企業標準,升級為參照真實路譜的六軸振動,各個軸強度達到國標3倍以上,總測試時長172小時,相當于經歷了30萬公里的行駛里程,提升電池包機械結構的抗疲勞性和抗變形能力。
比如浸水測試,別的企業可能直接將電池包泡水里就行了,但奧迪的做法是線上升溫至55℃,再浸5℃的冷水,再加熱,重復循環持續約120小時,巨大的溫差下也需要電池包能夠扛得住。
更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溫度交變、機械沖擊、鹽霧濕熱、浸水等9項測試是使用同一塊電池完成的,也就是說,在長達半年的各項嚴苛測試后,這塊電池的結構和功能都不能有任何變化,目的就是模擬在各種極限工況疊加的情況下,電池都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再說個關于汽車輻射的事兒,這方面很多人有擔憂,因為只要是電器,都會有輻射,企業能做的,就是控制它。奧迪企業標準的電磁輻射限值低至國標限值的1/700,比大多數的家用電器的都低。
這樣的標準充分保障了車內乘員的安全,孕婦、兒童都能安心乘坐,佩戴心臟起搏器等醫療設備的乘員也不用擔心因為設備失靈而產生危害。而且一汽奧迪是最早進行人體防護測試的主機廠之一。
再說一個燈光的事兒,很多人認為,汽車的燈不就是設計得好看一點,亮一點,晚上能照亮前行的路就行了。但奧迪作為燈廠,要考慮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奧迪有投資千萬級別的智能燈光系統測試中心,一款車燈,奧迪的標準是均勻性、光色、亮度、路面光分布、法規符合性、燈光性能評分共六個維度進行評價,往往要經歷20-30輪的精密調整、反復驗證,才能最終達到奧迪的燈光標準。
說個數據大家就能明白了,國標目前對于燈光的考察主要有6個維度,但奧迪額外增加了跟行車安全強相關的18項企業標準,背后對品質的嚴苛要求可想而知。
當然上述說的這些,僅僅是一汽奧迪產品打造背后的冰山一角,這些技術的背后,不僅僅是讓消費者看到奧迪能為消費者提供什么,帶去什么體驗,更重要的是這些功能和體驗的背后,更極致的標準和品質,是很多擁有類似功能的汽車產品做不到的,這恰好體現出了一汽奧迪的價值理念,更在推動行業向安全、科技、可持續方向發展的標桿作用。
的確,如今市場競爭殘酷,很多時候消費者容易受到一些營銷話術的干擾而影響自己在選擇產品上的判斷。但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汽車產品和體驗,仍然需要回歸到科技的創新和技術的本質,更要堅守背后以人為本的初心和價值。
智能電動車時代,豪華的本質并沒有改變。變化的是時代,是不同的汽車技術表現和用戶體驗,但不變的則是一家企業一如既往的價值堅守,以及時間賦予其的時代責任。你永遠可以懷疑一家新公司對他用戶的投入,是不是別有用心,但你永遠不用去懷疑,一家百年汽車品牌在造車上的經驗,和歷經時間考驗的價值標尺,因為它已經用兩代人的認可,去證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