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人形機器人投資泡沫爭論,后有半程馬拉松比賽上人形機器人表現引關注。美團機器人研究院理事陳天健斷言人形機器人投資無泡沫。當前大語言模型或處第一階段末期,人形機器人還在第一階段早期,行業投資強度不夠。 雷賽智能董秘向少華稱今年是人形機器人元年,業務場景多樣但未成燎原之勢。人工智能與硬件科技加持下,人形機器人有進展也有短板,需求端反饋其在非標準化作業環境中能力待提升。 富士康十幾年前開始制造機器人,外購工業機器人占比一半約 10 萬臺,前端工序易用機器人,后端組裝環節難應用。王樹華表示聯合各方推動智能制造 3.0。 豪森智能在汽車裝備線領域領先,積累豐富具身智能機械應用數據,汽車行業裝配環節自動化最難攻克。黎炯稱需打造以具身智能為核心的柔性化智能化產業,建立多機協作實現整線解決方案。 物流被認為更適合人形機器人,陳天健稱物流業務可提供檢驗環境,美團每天送出上億訂單,設機器人研究院支持。 長遠看人形機器人發展受硬件制約,逐際動力聯合創始人諶驊指出硬件需提升,如靈巧手觸覺等。廣汽集團去年底推出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愛民稱汽車產業鏈與人形機器人有融合,未來人形機器人應用潛力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