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紅旗作為造車“國家隊”的代表,展區從“天工”到“越野”,從飛行汽車到金葵花子品牌,論守正創新的力度和速度,紅旗都是獨一檔的存在。紅旗的態度很鮮明,既要堅守品牌的初心,又要走好新時代的發展創新之路。實際上,從用戶感知的角度來看,紅旗做的始終是同一件事,“為用戶造好車”。
為民造車是前提
“為用戶造好車”的前提是“為用戶造車”,為了實現造車理想,紅旗立志完成從“國車”到“國民車”的精進。
一汽紅旗基本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加速擴張的艱辛歷程,是民族品牌中的老兵。在乘用車未被允許私有化的年代,“紅旗”的名號卻早已家喻戶曉,曾經“國賓車”、“首長車”的身份讓這個品牌高高在上,甚至帶有一絲神秘感。
和其他品牌不同,一汽紅旗生來就被賦予了“為國造車”使命,其扮演的角色永遠跟隨著民族發展的需要在動態調整。所以,當汽車開啟“私有化”,汽車正式成為國民的第二大消費品,乘用車的鋼鐵洪流開始關系到民生福祉,“為國造車”的重心也就自然落到了“為國民造車”的使命身上。
從一汽紅旗近年來的表現來看,“國民車”、“國潮車”的新角色逐漸顯現,紅旗也開始嘗試各種不同樣的路線,就像紅旗廠方所述,“要讓每一個用戶都能在時代浪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精準表達”。
從“國車”到“國民車”
在本屆上海車展,紅旗化身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在新汽車時代的鮮明旗幟,結合中華文化,聚焦新能源、智能化、高端化甚至是個性化的細分市場持續發力,深入探索,品牌形象不斷刷新和攀升。
從展臺現場的陣仗來看,金葵花子品牌領銜,天工家族、H家族系數登場。當天紅旗首發亮相了C+級插電混動轎車H9和插電混動SUV HS9;純電SUV天工06和插混轎車H5 PHEV正式上市;另外,紅旗品牌首款豪華硬派越野產品以及“天輦1號”飛行汽車(計劃年內首飛)也完成了展臺亮相。
今年的上海車展紅旗共有23款車輛參展,相比往年,產品架構更加清晰,品牌煥新、產品擴容效果也更加明顯。目前紅旗乘用車包括金葵花子品牌及天工系列、H系列共有18款在售車型,構建了包括燃油、純電、插混、增程等多種動力形式的完整產品序列。
紅旗的產品廣度已能基本覆蓋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國民車”的品牌雛形基本顯現。當然,能否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車”,光有供給還不夠,需求勢必要同步提升,畢竟“國民車”的稱號也是用戶用實際行動“投票”出來的,品牌新形象的建立實際上是廠商與用戶雙向奔赴的過程。
紅旗乘用車2018年累計銷售了3萬輛車,2019年銷量同比提升兩倍以上,2020年乘用車銷量繼續翻倍,2021年至2023年均保持在年銷售30萬輛以上的水平,2024年紅旗年銷量突破40萬輛。目前,紅旗乘用車已累計收獲200萬個用戶,2025年紅旗品牌將爭取突破50萬輛,其中新能源產品爭取份額過半。
從產品規模到銷量水平,紅旗乘用車都在迅速擴張,“國車”到“國民車”正在發生實質性的角色轉變。
“All in”能造出好車嗎?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邱現東表示,“紅旗正在‘All in’新能源戰略,正在全面、全方位、全體系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轉型”。從紅旗的具體行動來看,大致分為三件事,分別是賦能、守護、背書。
和其他品牌相似,紅旗的技術賦能主要針對新能源和智能化。
紅旗推出了純電的天工平臺和混動的鴻鵠平臺,天工平臺主要賦能天工系列的純電車型,鴻鵠平臺主要用于保留內燃機的H系列車型。此外,據介紹,紅旗還完成了66Ah全固態電芯的試制及驗證,在電芯技術革命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關于智能化,紅旗宣布推出了中國首顆車規級、5nm五域融合芯片——“紅旗1號”,并成功引入DeepSeek大模型,在智能底盤方面紅旗還研發出了號稱“0側傾0俯仰0顛簸”的全主動智能底盤。
依托天工系列新品,紅旗的司南智駕系統也成了發布現場的熱點。該系統采用了行業首發量產的慣導三目立體視覺系統,能在不依賴高精地圖和激光雷達的前提下實現高速及城市路的全功能領航輔助。對于“車位到車位的領航輔助”,紅旗建設性地突破了全場景見圖定位技術,即便在信號弱、導航延遲的場景也能通過地圖和雙目視覺定位生成許你導航,實現穩定連接的效果。
事實上,在同質化加劇的今天,先進的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只是保證新汽車競爭力的基礎。如何區分產品上限,還得看細節。根據發布內容來看,紅旗在新時代的細節表現在對健康和安全的守護。紅旗正在將“健康”作為產品開發的關鍵維度,將“打造零污染的出行空間”視作改善出行的終極目標之一;關于安全,紅旗表示全系產品都將按照最嚴苛的雙五星安全標準開發。
而在紅旗向來優勢的信仰背書和文化背書方面,從高山流水、天圓地方,到古建筑文化的“榫卯”元素,再到《蘭亭集序》的靈感,紅旗的文化背書體現在方方面面,東方文化、東方美學的輸出載體也不只是“金葵花”。
點評
紅旗要打造“移動出行價值共同體”,從出發點看,紅旗的行動站在了國家戰略的層面。紅旗三維一體的“All in”戰略展現了其身為民族車企“改善出行+弘揚文化”的更高站位,“造車既是產品輸出,也是文化輸出”,這是多年前一位紅旗“老兵”的原話。站在汽車百年變局的今天回望過往,不難發現,這既是紅旗人的使命擔當和自我修養,也是民族大廠的深謀遠慮。用邱現東的話來說,“民族的才是經典的,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