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出口市場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有關部門和企業正在“以新應變”。在山東,定制化正重塑傳統產業發展格局,成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核心引擎。
走進位于青島市即墨區的一家服裝個性化智能定制企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塊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屏幕。使用者只需在設備前站定,手臂微張,短短7秒,人體19個部位22項尺寸數據的采集工作就完成了。
外貿企業負責人劉阿娜介紹,傳統服裝制造模式中,一個老裁縫一天不休息,最多只能打兩套版。通過智能量體設備,結合AI定制“數據大腦”,已經實現“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起訂”“7個工作日交付”的個性化定制模式。
外貿企業報關經理辛潔介紹,他們憑借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業務已覆蓋了加拿大、俄羅斯、南非、中東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位于山東榮成的房車企業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對拖掛式房車進行最后的組裝與測試,這批房車下線后即將發往海外。近年來,該企業緊盯市場發展趨勢,在憑借拖掛式越野房車站穩腳跟后,瞄準了“私人定制”,提高產品附加值。
為支持企業拓寬海外市場,榮成海關發揮職能優勢,靠前發力,推出多項便利化措施。
青島海關所屬榮成海關企業管理科陸春宇介紹,榮成有房車整車生產企業14家,房車出口量占全國七成。他們針對房車體積大、配件多的特點,提供“預約查驗”“快速驗放”服務,壓縮通關時間80%以上。
柔性生產按需制造 點亮外銷“燈塔工廠”
產品能否滿足用戶需求是獲得市場的關建。山東的家電制造正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于產品設計、生產,從規模化制造向規模化定制轉型。
在這家空調生產企業數字中心里,大屏幕上正展示著海外市場的訂單情況。工作人員只需選擇生產的訂單,系統算法就會根據客戶訂單的定制信息,結合生產線運行情況等進行排產,并實時展現排產信息。
外貿企業訂單經理王程介紹,他們公司的產品已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者對空調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工廠采用了“先下單后生產”的模式,將用戶訂單和生產環節進行直接掛鉤。
個性化定制、規模化定制的實現離不開企業的研發與投入。企業已獲得發明專利近4000項,最近5年,企業累計投入2.91億元對產線及產品檢測能力進行升級改造,年產能力大幅提升。
外貿企業生產負責人胡顯俊介紹,通過大數據、高端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他們優化整個生產鏈,產品的設計周期縮短49%,訂單的交付時間縮短19%,設備的故障率降低28%。
創新成果“出海”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海關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貼上了“護身符”。
膠州海關副關長宋濤介紹,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在促進外貿提質、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作用非常明顯。目前,青島市知識產權海關備案已達131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