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鴻蒙系統你用起來怎么樣#?
我:用了,用了,還真別說,用完這心情吧,就像——
“你原本以為它只是個備胎,結果它居然還挺耐開”。
從“備胎”到“主力”,鴻蒙是怎么讓我慢慢接受的?
我承認,最早用上鴻蒙,其實是因為別無選擇。
彼時我手里那臺 Mate 30 5G 版,被鴻蒙推送“請更新”的時候,我心里其實有點打鼓的:
這真不是安卓換皮?不會一更完,APP全掛了吧?

但抱著“反正也不準備換手機”的心態,我點了升級,結果……嗯,咱就是說,升級完確實沒啥驚天動地的變化,但也沒啥掉鏈子的地方。
最大感受是三個字:比安卓順。
流暢:就像把系統“磨了蠟”
鴻蒙的流暢,不是那種“猛一下”快,而是那種“長期使用也不掉幀、沒卡頓”的“老年人友好型”絲滑。
比如,我現在開個應用、關個界面、滑個任務列表,不用刻意去關注系統反應,它就是很自然地跟上來。
用安卓久了的人可能習慣了“點完再等一秒”,
而鴻蒙是“你手指剛動,它就猜到你要干嘛了”。
我甚至一度懷疑,它是不是在后臺偷跑大模型預測用戶心理。

萬物互聯:有點“過于默契”了
我在家用的華為設備,簡單列一下:
- 手機一臺(Mate 30 5G)
- MatePad 平板一臺
- 華為智慧屏一臺
- FreeBuds 耳機一對
- 還有個看似沒用,但鴻蒙特別喜歡聯動它的“打印機”

在安卓或者iOS里,這些設備就是各玩各的,
但在鴻蒙里,它們就像一桌麻將玩家,全自動開始配合。
- 手機投屏到電視,不用掃碼、不用輸碼,靠近就是“啪一下”連接。
- 平板秒變副屏,拖個文件、開個App,全程無縫。
- 打印文件,手機一按,打印機就“咔咔咔”出紙,不用App登錄半天。
你說它有AI吧,它其實也沒怎么吵吵。
但你說它沒AI吧,它又能“默默讀懂你的場景”。
就像一個沉默但靠譜的老朋友,不說廢話,活兒真不少。

小藝AI,雖然不完美,但挺接地氣
“小藝小藝”,喚醒后反應還挺快,不像某些品牌語音助手,一喊就“裝死”。
不過我也得實話實說,小藝的智商有時浮動挺大:
- 問天氣、查快遞、開燈、關窗簾,那是駕輕就熟;
- 問點哲學問題:“小藝,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它回我:“我建議您多和親朋好友聊聊天。”……你這答得倒是挺真誠的,但也太像HR標準回懟語錄了。
但總體來說,它不像某些AI助手那樣“自帶表演欲”,而是真的圍著你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