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街頭,“凌志” 仍是許多老車迷對雷克薩斯的親切稱呼。這個承載著日系豪華車黃金時代記憶的品牌,正帶著全新 ES 在 2025 上海車展開啟電動化轉型。作為家族銷量支柱,全新 ES 以 “新設計、新軸距、新驅動” 三大變革亮相,卻在新能源浪潮中面臨一道必答題:當東方美學撞上電動化,低調奢華的 “凌志” 能否打動被新勢力寵壞的年輕用戶?

設計革新:犀利化轉型,是討好還是迷失?
全新 ES 的外觀劇變,是雷克薩斯對年輕化市場的主動破局:
- 前臉:紡錘格柵的激進進化
標志性紡錘格柵從立體雕塑變為半封閉式平面設計,邊框收窄 30% 并融入車身線條,搭配上揚的菱形矩陣大燈,徹底告別老款的溫潤感,轉向更具攻擊性的犀利風格。這種轉變在 35 歲以下用戶中接受度達 78%,卻讓部分資深車主感嘆 “少了幾分東方美學的克制”。

- 側面:微溜背與空間的精準平衡
軸距加長 50mm 至 2870mm,后排腿部空間增加 35mm,同時采用 “微溜背” 設計 —— 車頂弧線后延 15°,風阻系數降至 0.25Cd,卻通過后窗傾角優化,為 180cm 乘客保留 4 指頭部空間,在美感與實用性間找到平衡。

- 尾部:貫穿尾燈的潮流與個性
加入貫穿式尾燈陣營,內部 “箭羽式” 光帶卻暗藏巧思,點亮時浮現雷克薩斯 LOGO 輪廓,大大增加了夜間行車的辨識度,在隨大流中保留品牌獨特性。

內飾革命:大屏時代的 “反潮流” 實用主義
當新勢力沉迷屏幕堆砌,雷克薩斯選擇 “精準克制”:
- 14 英寸懸浮屏 + 實體旋鈕的黃金組合
中控屏尺寸追上主流,卻放棄連體大屏,保留實體旋鈕(調節空調 / 音量)和觸控板。懂車帝實測顯示,這套方案盲操準確率比純觸屏高 47%,但 UI 界面的保守設計被年輕用戶吐槽 “像五年前的產物”。

- 材質與空間的減法美學
實木飾板換為碳纖維紋理(高配可選烏木鑲嵌),座椅采用透氣性提升 20% 的 Semi-Aniline 真皮,成本降低 15%。后排中央扶手集成 8 英寸觸控屏,卻取消老款后排娛樂屏,被視為從商務向家用的妥協。

大象觀點:雷克薩斯的轉型,是一場精準的風險控制
全新 ES 的變革,本質是雷克薩斯在傳統豪華與新能源浪潮間的一次精準平衡:設計上以 70% 經典元素(紡錘格柵、空間優化)搭配 30% 激進改動(犀利線條、微溜背),既降低老用戶背叛感,又向年輕市場示好;動力上用成熟混動保底,純電版本試探,依賴品牌可靠性口碑的同時,暴露三電技術滯后的短板;

而定價將成為成敗關鍵 —— 若純電版能下探至 35 萬內,憑借進口品質和 “低調耐用” 的品牌調性,或能在 30-40 萬級市場分得一杯羹,反之則可能被 BBA 電動化車型與新勢力前后夾擊。這場 “新舊平衡術” 能否成功,4 月 25 日上海車展的預售數據或將給出首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