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教育如何擁抱科技,培養面向未來的拔尖創新人才?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中師大一附中”)與華中科技大學攜手合作,用創新實踐給出了有力回答。4月19日,雙方共建的“數字人項目”正式亮相,展現了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深度融合的新成果。
揭幕“數字人”的形象及命名。通訊員供圖
AI數字人“華小一”:從虛擬助教到智慧伙伴
“華小一”,一個憨態可掬卻充滿智慧的三維數字人,成為發布會上的焦點。它不僅能實時語音對話,會講笑話、能答疑,連肢體動作和音效都充滿個性,還能通過情緒識別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甚至構建AI學習助手,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培養學生跨學科創新能力。
這一項目的二維原型由華中師大一附中2012屆校友李可為設計,在華中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蔡新元教授團隊的AI技術加持下,變身憨態可掬的三維數字人,并接入DeepSeek大腦,煥發了數字新生,實現了從虛擬形象到智能教育伙伴的蛻變。
“華小一”帶領現場觀眾共同游覽校園。通訊員提供
“學生食堂最受歡迎的飯菜是什么?”“你在華中師大一附中最喜歡的校園角落是哪里?”在項目發布會上,數字人“華小一”驚艷亮相,憑借生動的表情和自然的交互能力贏得滿堂喝彩。從食堂美食到校園美景,“華小一”機智幽默的回答展現了強大的知識儲備和教育潛能。未來,這個智能教育伙伴將深入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智慧伙伴”。
從“資源互通”到“智慧共創”:構建人才一體化培養體系
“數字技術不僅是工具,更是未來拔尖人才的核心素養。”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徐惠在項目啟動儀式上提出,通過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我們讓學生從高中階段就能接觸真實科研場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錘煉創新能力。此次“數字人”項目的落地,標志著合作從“資源互通”邁向“智慧共創”,是大中小學人才一體化培養的里程碑式探索實踐。未來,雙方也將進一步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構建“課程共建、師資共培、平臺共享”的育人共同體,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湛毅青表示,這一項目是高等教育向基礎教育延伸的創新樣本,為中小學AI教育提供了可復制的華科大-華中師大一附中“雙高銜接”范式。
“數字人項目”作為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典型案例的延伸,通過多模態數據采集和深度學習算法,可通過精準分析實現個性化教學內容的動態生成。它幫助教師從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學生的思維啟發和情感教育中。
此次“數字人項目”并非華中師大一附中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的起點。近年來,華中師大一附中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建“一體化建設實驗區”,開設大中銜接課程,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學生有機會真實參與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項目,培養科研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