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不再是把日本的技術拿到中國,而是讓中國團隊自己開發技術和產品。目前(中國)團隊的技術研發遠超當時的規劃,尤其是智能化和氫能的應用。可以說,中國已經走在了全球的最前端,豐田也在中國充分地提升了自己的技術。”今年上海車展前夕,豐田汽車公司副社長、首席技術官中嶋裕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豐田在中國的技術研發策略已發生根本性轉變。
豐田汽車公司副社長、首席技術官中嶋裕樹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正式啟動RCE模式 中國工程師擔任首席
從早期的技術輸入到目前的本土創新,隨著豐田在華戰略的深度調整,“本土化經營”已成為豐田在中國市場的核心策略。
在本屆上海車展前夕,豐田中國正式對外宣布了RCE模式(Regional Chief-Engineer,中國首席工程師),并公布了四位REC分別負責鉑智3X、鉑智7、bZ Crossover和COROLLA(卡羅拉)車型的本土化開發。該模式將會影響和改變豐田在中國的研發流程。記者了解到,今后無論是bZ系列還是全球研發的重點車型,都將由更懂中國消費者的中國工程師擔任首席工程師。
“讓最了解中國的人做中國車型的開發負責人,這是豐田今后必須執行的方針,也是豐田不能丟失的關鍵中國元素。‘RCE’就是中國的首席工程師,他們要對產品的研發到銷售都負責。”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小西良樹說。
小西良樹認為,在這樣的模式之下,“RCE”們的日常工作不僅僅是要在研發中心內部做一些科研性的工作,還要前往經銷店與現場的銷售進行溝通,進一步了解客戶們最新的喜好和想法。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暉進一步表示,“RCE”作為本地的開發者,不僅僅對中國情況非常了解,同時對豐田的文化、豐田的DNA理解也非常深刻,將兩者結合起來融入到開發和設計當中去,這是豐田中國現在大力在做的事情。
豐田中國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企業內部認為鉑智3X在終端市場得到正面反饋的原因正是產品定義和研發由中國人主導,這也是豐田在中國試水RCE制度的正向實踐。
“如果當初bZ4X叫1.0時代,現在鉑智3X、bZ Crossover、鉑智7等車型應該叫2.0時代,未來希望通過中國本地化研發和最先進技術的運用,能夠反哺到全球,這就是bZ的3.0時代,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向這個目標努力。”李暉說。
豐田“本土化”程度在縱向加深
記者留意到,豐田的本土化不僅僅在研發層面,還體現在生產、銷售以及供應鏈等多個層面。
比如,針對中國本土市場,豐田也已開始針對性的技術和產品投入。豐田在江蘇常熟建立了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其主要職責是進行智能化、電動化技術的研發。除了中國研發中心外,豐田還選擇與中國智能化技術公司合作,來加速其智能化進程,如第九代凱美瑞的車機系統,豐田就與華為合作開發。
“豐田一直強調為了中國客戶去進行中國本地化開發,圍繞‘本地化經營’我們一直在盡可能地和本地供應商進行充分合作,利用更多的本地人才進行產品的研發和制造。我們和各類的OEM也就是其他的主機廠伙伴,以及供應商伙伴都在探討合作的無限可能。”中嶋裕樹透露。
實際上,本地化對跨國車企來說并不是新鮮概念,幾乎所有的車企進入中國市場之后,都在不同程度地開展本地化運營,以更好地適應本地市場。豐田同樣也不例外。不過,在智能電動浪潮之下,豐田的本土化程度在縱向加深。
而影響這場轉型深度的,還有豐田中國管理層的調整。今年1月,董長征與李暉兩位中國高管分別執掌豐田中國副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這是豐田入華以來首次將該職位交給中國“豐田人”。豐田中國方面表示,“本土化”中最核心的是讓更懂中國消費者的中國豐田人坐在能夠決策拍板的位置,推動智電時代的中國事業,繼而反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