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L2+級自動駕駛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開車”這件事交給了車機和傳感器。特斯拉Autopilot與比亞迪DiPilot,這兩套系統在國內同級別車型中最具代表性。今天我們就帶大家深入公路、高速和城市路段,實地體驗對比一番,看看究竟誰更值得你放心交“油門與方向盤”?
特斯拉 Model3
比亞迪漢 DM
從數據到場景:兩套系統的硬件基礎
先說底子。特斯拉Autopilot借助8?顆環車攝像頭、12?顆超聲波傳感器和1?顆前置毫米波雷達,構建“純視覺+雷達”融合感知;比亞迪DiPilot則在前后裝配了4?顆高精度毫米波雷達、5?顆攝像頭和12?顆超聲波傳感器,輔以激光雷達預留接口。硬件層面,DiPilot在雷達覆蓋和多源冗余上略微領先,但特斯拉以自研視覺算法和OTA迭代速度聞名,兩者各有側重。
特斯拉 Model3
高速領航對比:平順性與干預時機
在G?15高速上,我們先開啟定速巡航+車道保持。Autopilot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平順:跟車加減速銜接柔和,車道偏移時輕微打方向,幾乎聽不到“噠噠”聲。遇到前車突然變道或慢速行駛,Autopilot會迅速減速并發出“請接管”提醒,但整體介入與退出讓人感到自然,不會過度補償。
比亞迪漢 DM
DiPilot的表現則更“主動”一些:在車速與限速相差超過5?km/h時,系統會提前介入并微調車距;車道偏移時轉向力度稍顯偏大,但能快速糾正。在同樣的測試路段,DiPilot對前方擁堵流量的預判更積極,不過頻繁的方向盤震動和制動腳感讓部分體驗者覺得略微緊張。
特斯拉 Model3
城市擁堵試駕:識別與舒適度
切到早高峰的深城區間,紅綠燈、路口、行人橫穿不斷考驗L2+系統的靈敏度。Autopilot在城市模式下對交通標志的反應較為保守:車速解除一秒后才開始平滑跟停,但對靜止行人和騎行者的識別精準度高,剎車介入也相對柔和。
特斯拉 Model3
DiPilot在復雜路況中表現相對“勇猛”——紅綠燈變換會比Autopilot提早制動,對停在路邊的車輛間隙也更大膽地嘗試并線。不過,這種“積極”也伴隨著突兀的減速和剎車反饋,需要駕駛者時刻準備插手。
比亞迪漢 DM
輔助變道與自動超車:勇氣與節奏
當我們打開自動變道功能,Autopilot會先在后視攝像頭畫面中給出后方來車預估線,在確認安全后再完成動作。全過程流暢度可達95分,只要你切換方向燈,整套流程大約耗時2–3?秒。
比亞迪漢 DM
DiPilot的自動變道則依賴多傳感器快速研判空間,動作速度偏快,有時車頭瞬間切入下一車道,但對兩側時速差超10?km/h的車輛也敢一試。體驗者中有人稱“像在打游戲”“有點刺激”,但偏好穩重駕駛的人可能要多加留意。
特斯拉 Model3
軟件迭代與本地化:OTA更新 vs. 深度優化
特斯拉憑借全球統一的軟件平臺,平均每月推出2–3次OTA更新,細節優化隨處可見:輕微的轉向助力調整、仿生剎車邏輯升級,都能在“軟件版本號”里找到印記。唯一不足是,國內紅綠燈識別和部分本地化路況,仍需更多訓練樣本才能進一步完善。
比亞迪漢 DM
比亞迪DiPilot針對國內用車場景做了深度定制:隧道切換、收費站減速、環島識別等細節更符合國人習慣。DiPilot的更新節奏雖不及特斯拉頻繁,但每次升級都會重點解決剛才體驗到的問題,讓某些場景下的“突兀”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