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下,青年該如何閱讀?
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一場以“思政育人·悅讀中國”為主題的人工智能時代閱讀創新實踐思享會在中國青年報社舉行。
思享會現場播放的視頻里,響起了出版社“掌門人”、校長、作家們真誠、有力的“薦書之聲”。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閱讀”的圓桌對話,則是智慧的激蕩。AI新技術來襲,能夠更好助力青年閱讀;而深度閱讀的“厚思考”能穿透“快流量”,讓青年在變幻的時代里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土壤。
擁抱新技術,堅持深閱讀,2025年青年如是前行。
永遠保持對未知的好奇,永遠努力向前走
在人工智能時代閱讀創新實踐思享會的圓桌對話環節,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李釗平感慨,當前AI無處不在。
李釗平表示,圖書出版行業的同事、同行們已經在進行一些新探索,比如AI能提煉加工文字;AI生圖可以讓青少年讀物的呈現變得更加活潑、生動;AI技術助力出版社編輯們進行更高效的編校、核查,甚至還影響到圖書的宣傳營銷環節。
作為資深出版人,李釗平覺得,沉下心來看,新技術所帶來的影響既是顛覆性的,又是賦能的。出版從業者們應該應用好AI技術,提升出版物、產品的質量,從而得到青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永遠保持對未知的好奇,永遠努力向前走,這是我們的習慣。”李釗平相信,通過AI賦能內容生產,出版行業將會迎來一個更高級、更美好的未來。
錢學森教育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靈境智慧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朱廉,敏銳感知到AI對于年輕一代閱讀習慣可能造成的改變和影響。
朱廉提到,從積極意義層面來講,人工智能會成為一個很好的“閱讀助手”,快速總結一本書的內容、形成摘要,從而“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閱讀”;另外,人工智能能持續、集中投放你感興趣的閱讀內容。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人工智能之于青年閱讀的潛在消極因素。
朱廉指出,AI快速總結、提煉一本書的主要內容,會缺失作者的思想、文字的美感;如果青少年過于依賴AI提煉的觀點,很可能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思維被AI生成的“單一答案”束縛住。
利用數字技術便利多讀書,讓人生更加充實、豐盈
“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尤其需要深閱讀。”這是人工智能時代閱讀創新實踐思享會的“薦書視頻”里,出版社“掌門人”以及作家的共同開場白。
在AI浪潮席卷下,怎樣的書是值得青少年一讀再讀的?在變幻莫測的當下,大家如何通過書籍安放內心、拓展想象力?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輯藺玉紅相信,在AI時代,深度閱讀的意義尤為凸顯。深度閱讀能夠幫助我們從海量數據中篩選、理解和內化有價值的信息,強化獨立思考的能力。
藺玉紅推薦的《世界里的中國》一書,是由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以文明互鑒為經緯,串聯起中華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為思政教育創新提供了豐富素材。
兒童文學作家,接力出版社總經理、資深總編輯白冰,向青少年讀者們推薦了“單只襪子歷險記”系列——這是歐洲家喻戶曉的經典童話,全球銷量近100萬冊。該系列故事情節天馬行空,感情描寫至真至純,告訴孩子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能走出自己的路,煥發出自己的風采。
白冰希望廣大青少年讀者多讀書、勤思考,“做未來的創造者”。
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張順推薦的《雄獅少年》一書,改編自同名動畫電影。主人公阿娟是個留守兒童,由于熱愛舞獅,他從一個瘦弱男孩蛻變為勇于反抗命運的堅韌少年。張順希望,當讀者們看到書頁里的阿娟隨著鼓聲舞動獅頭時,他們不僅能看到傳統技藝的傳承,更能感受到少年突破命運枷鎖的熱血力量。
網絡文學領域亦有值得閱讀的精品之作。
“祝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打開想象力的翅膀,體驗一次不一樣的科幻深閱讀之旅。”閱文集團副總編田志國推薦的科幻網文小說《天才俱樂部》,帶讀者進入未來的時空,體驗那個時代的人類情感變化,經歷一次次跌宕起伏的情緒波折和人生體驗。
人工智能成為具有情感的“伙伴”,陪伴讀者一起成長
言石讀書會創辦者、會長趙彥偉是《中國青年報》多年的忠實讀者,曾在中青在線論壇開帖“有報天天評”,日積月累碼了近30萬字;堅持組織讀書會長達13年之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趙彥偉說,在這個時代,只要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初心、使命、興趣,就自然會找到深度閱讀的方向,然后享受沉浸式閱讀的過程。
趙彥偉相信,人工智能無法取代一個人的人生體驗。“每個人都是一個‘行走的數據庫’,你是什么樣的人,你讀什么樣的書,用什么樣的東西來滋養自己,你就會發展成什么樣的人。”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趙彥偉認為,當下我們要跟著時代一起前行,要找到你自己的方向和興趣,然后借助人工智能這一工具更好發揮強項,“成為你自己”。
在中國青年報社的思源·青年書店里,“錢學森靈境智慧書屋”充分實現“科學+人文”跨學科閱讀效果,如同架設時空的橋梁,將科學巨擘的前瞻智慧注入當代青少年的求知旅程。
朱廉介紹,“錢學森靈境智慧書屋”既是對錢學森先生卓越貢獻的致敬,也有助于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精神,全面滿足校園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讓閱讀變得更加有溫度和厚度?
朱廉希望在未來,人工智能最好能成為讀者們身邊一個具有情感的“伙伴”,陪伴我們一起成長,一步步走過人生每一個閱讀階段,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