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度被上市前吹爆的埃安UT,嚴嚴實實的被三月的銷售量抹黑了臉。
上市前被官方宣訂單3萬+,而三月實際銷售4980臺、委實是不足5000輛。
這樣的數據距離重歸銷冠、海鷗賣出的3.39萬臺足足差了6倍之多。
我們不禁疑惑。
按理說埃安UT的空間大、動力好、價格還低,應該是受歡迎、有市場的。難道消費者都不喜歡、不需要便宜還好用的入門級車了嗎。
其實不然。
市場還是不錯的,要不然也不會有海鷗3.39萬臺的銷量了。
追蹤根源,根本就不是消費者的問題,而是埃安自己硬生生將用戶推開了。
想當初,埃安UT一味宣傳的是6.98萬元起的售價。
這個價格可是讓不少用戶心動了。
然而,當人們紛紛聞著香味到了4S店才知道,這個價格的車款根本就沒有排產。現有的只有8.38萬起的420km版本。
價格比6.98萬直接多了1.4萬。以這個的價格再去對比吉利星愿6.88萬的起售價,優勢瞬間歸零。
難怪有不少車主吐槽:“宣傳時吹性價比,賣車時玩套路。這不是把消費者當猴耍?”
更離譜的是,有銷售直接說低配要等2個月……
這是什么情況,想要6.98萬元的車款沒有,店里只有8.38萬元起的420km版本可賣。
如果想要6.98萬元的車款,那就要花時間去等幾個月。
這樣的結果就是,直接勸退了很多買家。
從這里,我們可看到埃安UT6.98萬元起的價真的是很香,但就是光聞味吃不到肉的感覺很不爽。
由此可見,埃安UT上市前預期火爆而上市后銷售打臉,其問題的大概率絕不是出在產品上。
而是營銷的策略出了偏差,說好的低配不排產,4S店只有可銷售的中高配,這才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
即便這樣,埃安UT是不是就真的不值得入手了?
我們知道,埃安UT的“空間”確實是頂呱呱的。
4270mm車長+2750mm軸距,怎么看都是同級產品中佼佼者。
無論是后排蹺二郎腿,還是后備箱440L裝5個行李箱,埃安UT都是比星愿、海鷗大一圈的。
關鍵是動力表現也是同級堪優。
低配電機功率100kW,直接比有的同級給到的58KM給力了不少。
重要的是埃安UT在安全配置上是下了血本的。
不僅搭載了采用“材料-結構-監控-應急-生態”等五重防護架構的彈匣電池2.0技術。
還給車身穿了雙五星安全車身結構的鋼筋鐵骨衣。
致使71%高強度鋼占比遠高于同級平均的60%。
同時,215mm寬胎和1.5噸車重也是提升了埃安UT高速行駛的穩定性。
還有那倒車AEB誤踩防護和后向AEB功能以及翻滾保護機制等等,實用中更是妥妥的為我們的安全出行多了保障。
就拿這翻滾保護機來說吧,整體式高強度的側圍設計,在碰撞時可以有效吸收沖擊力,從而更好的保護乘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