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以“機器狗沉浸式買早飯”“機器人解放雙手代取快遞”等主題的各類短視頻在多家媒體平臺爆火。從“躺”在電腦手機里,到“走”到現實生活工作場,如今,具身智能正在促使人工智能實現從虛擬創造向實體應用的飛速跨越。
“具身智能已進入技術突破性爆發以及商業化落地前期的關鍵階段,受到國際廣泛關注,成為各國搶占未來科技與經濟主導權的戰略焦點。”在全國政協委員、科技部原副部長李萌看來,具身智能的飛速發展,展現著我國在相關領域復雜且深刻的技術迭代邏輯。“這得益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精進,能力日益提升的多模態大模型讓機器人具備更高的感知、預測、規劃、決策能力,傳感器、雷達技術的快速發展,視覺、觸覺、聽覺等多模態感知為其構建起精準認知現實環境的基礎,配合運動控制系統的優化,具身智能得以精準執行各類復雜動作。”
“機遇前所未有。要充分實現具身智能制造與中國的制造業優勢的互相融合,促進具身智能在未來經濟主戰場上,拓展形成若干十萬億級的新產業賽道。”李萌表示,要深切認識到具身智能擁有眾多細分賽道。在推動具身智能發展的進程中,既要關注構建智能體的“大腦”,即核心的人工智能算法與決策系統;也要關注開發其“小腦”,也就是精準高效的運動控制與協調模塊;還要夯實“本體”制造,確保物理實體的高質量、高性能構建。“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李萌指出,社會人口結構變化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高,催生了對智能化幫手的迫切需求,為具身智能走出實驗室、融入日常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在開啟人類與智能機器深度交互、協同發展的全新階段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構建人類智能、離身智能、具身智能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科技發展浪潮浩浩蕩蕩,智能變革步伐堅定有力。“在推動智能技術蓬勃發展之際,我們一方面要為其錨定‘智能向善’的方向,確保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遵循倫理道德與人文關懷準則,讓技術成果切實服務于人類福祉;另一方面需通過科普宣傳、透明化決策等多元途徑,消解社會因認知差異而產生的對智能體進化的非理性恐慌,構建人機和諧共生的發展新局面。”李萌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