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 4A(120 元 / 臺)

上海產的海鷗 4A 是家庭合影必備。
每年除夕,父親總用它拍全家福,反復調整三腳架讓大家笑好看。120 膠卷洗完后,母親把照片夾在繩上晾曬,照片里有我梳不整齊的辮子,和父親穿西裝的緊張模樣。
(海鷗 4A 是經典雙反相機,雙鏡頭設計,用 120 膠卷拍中畫幅照片,操作有手動樂趣,是國產相機的代表性產品。)
鳳凰 205(80 元 / 臺)

江西的鳳凰 205,黑色皮殼帶著父親的手溫。他給母親拍桂花照時,總要慢慢對焦:"花瓣影子要落在第三顆紐扣"。最難忘暗房里,父親教我洗膠片,影像從藥水里慢慢顯形,他對著光看照片的樣子,像在和過去說話。
(那時候拍上一張全家照,真的很難得,家里比較窮,無形的回憶!)
牡丹 MD-1(60 元 / 臺)

天津的折疊相機牡丹 MD-1,是伯伯初中的 "文藝裝備"。春游時帶著它,鏡頭 "咔嗒" 彈開像拔劍。有次拍重疊的笑臉,前排女生回頭的瞬間,和湖面游船一起定格成 14 歲的記憶,畢業時送她,她在照片背面寫:"你拍糊的樣子更清楚"。
牡丹 MD-1 相機,做工扎實,取景拍攝兩不誤,1982 年還獲全國相機評比第二名,實力超絕,魅力十足!
東方 S3(90 元 / 臺)

北京的東方 S3,金屬機身壓彎過我的書包帶。父親借它給同事拍結婚照,在頤和園看王叔叔讓新娘想象初次相遇,新娘笑的瞬間快門按下,我才懂照片能留住沒說出口的溫柔。
東方 S3,1982 年全國相機評比奪冠,以過硬品質彰顯當時國產相機制造的不凡實力 。
珠江 S-201(150 元 / 臺)

廣州的珠江 S-201,見證父母婚紗照。1987 年照相館師傅來家里拍,母親穿租的婚紗,父親借皮鞋。師傅說 "眼神要看對方瞳孔",洗出的照片里,母親眼里有兩個小父親。后來我摔裂棱鏡,父親說裂痕也是時光印記。
上世紀 70 年代末,軍工企業轉型推出珠江 S-201,首創可換取景器,憑可靠質量暢銷,盡顯當時國貨制造實力
紅梅 HM-1(50 元 / 臺)

無錫的塑料相機紅梅 HM-1,是小學同桌的 "秘密武器"。她貼彩色貼紙在鏡頭邊,說能拍彩虹花。六年級春游,我們用它拍遍公園,她拍花我拍她,陽光穿過她馬尾辮,膠片上留下發光的瞬間。
(紅梅 HM-1 誕生,價格親民,是膠片時代的一抹亮色 。)
友誼牌(40 元 / 臺)

上海的友誼牌像火柴盒,放在我家五斗櫥上。奶奶用它拍菊花,病重時堅持拍我穿新棉襖,說要讓部隊的爸爸放心。這卷膠卷藏了三年,洗出來奶奶笑得很用力,身后菊花開得正好,那是她最后的笑臉。
長城 SZ-1(70 元 / 臺)

北京的長城相機,機身上有長城浮雕。爺爺拍胡同老槐樹,讓我扶三腳架:"樹疤要對準左上角"。暴雨時他用外套包相機,自己淋濕說 "老物件要護著"。如今爺爺走了,相機還在床頭柜,鏡頭里映著老槐樹,卻沒了他調焦距的身影。
作者有話說
這些老相機大多消失了,但提起它們,老輩人眼里仍有光。當年攢膠卷的孩子成了收藏家,老相機擦得锃亮,鏡頭里映著歲月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