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系列,發布于2011年8月16日,售價1999元起
處理器:高通MSM8260雙核處理器(主頻1.5Hz)
屏幕:4英寸夏普ASV液晶屏
內存:512MB + 4GB
攝像頭:后置800萬像素鏡頭,支持自動對焦和LED閃光燈
其他配置:支持Wi-Fi、藍牙、GPS,配備陀螺儀和光線傳感器
作為國內首款雙核手機,在當時1999的售價,引爆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被譽為“為發燒而生”性價比標桿,超低利潤的互聯網直銷模式,帶動了手機銷售模式,各大廠家紛紛效仿,還催生了小辣椒手機等性價比品牌的誕生。
小米2系列,發布于2012年8月16日,售價1999元起
處理器:高通驍龍APQ8064四核芯片(主頻1.5GHz,28納米工藝)
屏幕:4.3英寸IPS視網膜屏,720P分辨率
內存:2GB+16GB/32GB(支持拓展)
后置攝像頭:800萬像素背照式CMOS傳感器,支持1080P視頻錄制、HDR等
其他配置:支持聯通3G/2G、移動2G,配備藍牙4.0、Wi-Fi Direct及GPS+GLONASS雙模定位
依舊延續了1999元起的售價,這次是首款國產四核手機,支持多彩后殼更換,被稱為“性能怪獸”,開啟了安卓廠家跑分時代,安兔兔也稱為當時必備的裝機軟件,對于那時候看不懂配置的朋友,只要看跑分,就能知道這個手機性能如何,玩游戲流不流暢。
小米3系列,發布于2013年9月5日,售價1999元起
處理器:移動版(NVIDIA Tegra 4四核處理器)聯通電信版(高通驍龍800)
屏幕:5英寸IPS屏,1080P分辨率
內存:2GB+16GB/32GB
后置攝像頭:1300萬像素索尼堆棧式傳感器,支持1080P視頻錄制、RAW格式拍攝(僅移動版)
其他配置:雙頻Wi-Fi(2.4GHz/5GHz)、藍牙4.0、NFC
“迄今為止,最快的手機”小米3依舊延續1999元起售價,首次進行雙版本的創新,最終因為Tegra 4處理器體驗不佳,外形酷似諾基亞Lumia系列,飽受爭議。
小米4系列,發布于2014年7月22日,售價1999元起
處理器:高通驍龍801
屏幕:5英寸IPS屏,1080P分辨率(支持“陽光屏技術”)
內存:3GB+16GB/32GB
后置攝像頭:1300萬像素索尼/三星堆棧式傳感器,F/1.8光圈,支持0.3秒閉環對焦、4K視頻錄制
其他配置:雙頻Wi-Fi、藍牙4.0、NFC、紅外遙控
“一塊鋼板的藝術”小米4采用不銹鋼金屬邊框,在當時已經發布,讓人眼前一亮,超窄邊框,149g的機身重量,握持感非常不錯,而且當時是首款支持雙系統的手機,部分版本可以刷入win10系統,也是首款支持快充的小米數字系列的手機。小米4在當時的熱度可以說是遙遙領先,銷量突破1000萬臺。
小米5系列,發布于2016年2月24日,標準版售價1999元起
處理器:高通驍龍820
屏幕:5.15英寸IPS屏,1080P分辨率(95% NTSC色域,支持“陽光屏技術”)
內存:3GB+32GB/64GB/128GB
后置攝像頭:1600萬像素索尼IMX298傳感器,首次支持4軸光學防抖
其他配置:雙頻Wi-Fi、藍牙4.0、NFC、紅外遙控、快充3.0、4G+網絡
小米5一共推出了3個版本,標準版、高配版、尊享版,性價比依舊非常高,3D陶瓷機身、4軸光學防抖攝像頭、3.0的快充技術、首次加入正面指紋識別,主打“黑科技”概念。
下期介紹小米史上最強釘子戶小米6,不知道大家還有用小米6的嗎,在評論區留言用到現在還剩多少內存,日常使用卡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