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已經有三個朋友在猶豫:是繼續相信合資品牌的“老口碑”,還是轉投國產or新勢力的“性價比”?尤其是最近這份【2025年3月合資車保值率榜單】一出來,居然起亞沖進了前五,而別克和日產掉出前八,直接把不少人看懵了。合資車,真的不香了嗎?還是說,有些車只是“被低估”了?這份榜單,真能當買車風向標嗎?
一、這車為啥火?真值嗎?
起亞這次是榜單里的“最大黑馬”,三年保值率沖到52.2%【數據來源:懂車帝2025年3月榜單】,一舉干掉Jeep和馬自達,爬上了第四名的位置。我一個朋友年前剛入手了起亞K5,原本還擔心這車不好出手,結果現在反而成了保值率“優等生”,直接安心不少。
這波起亞能沖上去,不是運氣,全靠它最近的“一口價”打法。沒有虛高指導價、沒有層層優惠套路,終端直接給到底價,省了車主不少心理預期落差。你看看豐田,雖然還排第二,但因為前幾年價格太虛,現在保值率開始往下掉了。買的時候貴、賣的時候掉,誰還敢沖?
?? 二、參數不錯,但問題也不少
別被保值率沖昏了頭,起亞雖然這波數據好看,但它的問題也不是一點沒有。我之前試駕過KX5,底盤調教偏硬,隔音也一般,跑高速時風噪略吵,家用的話舒適性是個扣分項。
而像Jeep雖然保值率也上來了,但說實話,這牌子在國內的售后網絡和配件價格,一直是用戶吐槽的重災區。你說買來短期用用還行,真要長期持有+跑長途,得做好心理準備。
所以別光看保值率的“表面紅利”,配置、舒適性、用車成本這些,也得一起算進來。
三、和競品比,它到底贏在哪?
對比來看,起亞這波最大的優勢其實不是產品力,而是它“認清現實”的速度。現在整個車市都在價格戰,合資品牌要想保值,不是靠牌子撐住,而是要靠終端給力。起亞、Jeep都懂這個道理,直接把價格打透明了,才換來保值率的反彈。
反觀日產和別克,雖然車型不缺熱度,但保值率掉得明顯。別克這次跌到第九,日產甚至跌出前十,和它們長期靠“終端大幅優惠”“以價換量”的策略不無關系。你前腳高配落地16萬,后腳別人低配12萬提車,二手車貶值能不快嗎?
四、我個人的判斷
保值率本質上是市場對品牌“信心”的體現。像本田、豐田依然能穩定前排,說明它們整體產品線、用戶口碑依舊有說服力。但起亞這次能沖進前五,說明市場也開始獎勵“務實”的品牌了。
如果你日常就是家用+通勤,預算在15萬以內,起亞確實是個可以關注的選項。尤其是K3、KX5這種,空間、油耗、配置都中規中矩,關鍵是買得不貴、賣的時候也沒那么虧。
但要是你更在意駕乘質感、品牌調性,或者考慮五年內不換車,那像本田CR-V、豐田RAV4這種保值+口碑雙在線的,依然是更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