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最好的防守?無論是近期正在火熱上演的NBA賽事,還是牽動全球政經格局大勢的“關稅大戰”,都說明同一個道理:“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妥協退讓,只會讓自己更加被動,主動進攻敢打硬仗,才能贏得主動。
進入殘酷淘汰期的中國汽車市場,也到了打硬仗的時候。2025年一季度,國內合資品牌市場銷量同比下滑15.1%、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是退縮躺平還是奮起反擊?頭部合資車企一汽-大眾喊出“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進口號,主動進攻打了一場硬仗,一季度逆勢取得開門紅。
繼1月逆勢銷售14萬輛后,3月一汽-大眾共銷售15.4萬輛,燃油車同比增長1.4%,大眾品牌燃油車市場份額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奧迪品牌仍為國產豪華燃油車市場排名第一,捷達品牌市場覆蓋份額環比提升0.3個百分點。
在2025年車市被認為是十年來最差一年,行業悲觀情緒彌漫之際,一汽-大眾如何在短短100天內,士氣昂揚地打響一場關乎企業命運的轉型之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合資“大廠”帶頭打硬仗
過去幾年,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不斷萎縮,由2019年的60%以上下跌至2024年的不到40%。“合資品牌還行不行,在中國市場有沒有未來?”的質疑不絕于耳。殘酷市場現實與外界輿論壓力,沉重地壓在每一位合資車企人心頭。如何破局?這是當下合資車企面臨的共同難題。
快,是自主品牌與造車新勢力崛起的一大法寶,無論是新產品推出還是市場營銷,這些市場后浪們都有更快更接地氣的打法。此前二三十年引領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風潮的合資車企,則由于中外領導雙簽、流程審批冗長等機制束縛,慢了下來。
合資車企要轉型變革,首先要快起來,跟上市場節奏。來看看一汽-大眾這樣一家員工3.7萬人、全國五大生產基地、三大品牌經銷商超過千家的合資“大廠”,發動起來是什么樣的節奏。
12月31日,一汽-大眾內部召開線上線下約3000人參加的思想動員形勢任務交流會,號召企業上下“認清形勢,正視問題,強化作風,快速行動。”
思想全員動員后,是機構調整與調兵遣將,讓干部“能上能下”,1月15日,一汽-大眾完成營銷體系30多個關鍵崗位進行調整,營銷體系大換血。
同時進行的,還有與經銷商、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溝通,調動合作伙伴的士氣,堅定長期攜手發展的信心。
1月6日,召開2025年經銷商大會,這是一汽-大眾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經銷商大會,近700人參加。會議主打一個與坦誠溝通、直奔主題,經銷商提問題,領導解決問題。
這場極大提振經銷商信心的大會,明確了五個層面的工作:合理定價;提升產品力;鼓勵渠道創新;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個性化的服務;守好品牌的基盤客戶等。
1月9日,召開供應合作伙伴大會,400余家供應商代表參加,一汽-大眾與供應商合作伙伴“約法三章”: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精鍛能力、緊密跟隨,時刻與一汽-大眾同頻共振;深化合作、共進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