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型的"破圈"能力常令人驚嘆——從硅谷極客的飛度到超跑玩家的約翰塞納,再到今日主角汪總的,這種跨越圈層的吸引力始終存在。作為上市公司掌舵人、汽車行業資深專家,汪總的車庫不乏百萬級豪車,卻對一臺看似普通的混動MPV情有獨鐘。我們試圖通過這場對話,揭開奧德賽如何以"非典型豪華"征服挑剔用戶的故事,并融入第三方視角解析其產品邏輯。
汪總,曾經服務于多家國內頭部汽車企業,目前在一家上市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擔任總經理。汪總的駕齡非常資深,駕駛執照準駕車型更是A1級的(大客),就是公交車也能開,所以對汽車是相當了解,同時喜歡玩車。對于汪總這樣的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必然體驗過很多高端車型,而當筆者詢問汪總擁有的車型,發現汪總對汽車的要求并不低。
一、四十年老司機多款豪車,卻偏愛奧德賽
筆者:汪總,除了奧德賽以外,您還有哪些車呢?
汪總:
我有一輛德國的超豪華品牌SUV,再之前則是一款德國的中大型豪華轎車,總感覺這些車價格貴,但是使用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些小問題,比如說燒機油,還有舒適性不夠,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預期,所以在人體工程這塊,我覺得貴的車也不一定坐起來舒服。
我們是一家從事精密機械加工的企業,研發生產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公司從無錫到南京有一段1.5小時的路程,我當時的SUV在跑這段路的時候,發現了燒機油,而且無論是駕駛員給我開還是自己開,坐在后排都不舒適,達不到我的要求。于是我想要一臺后排能睡躺的、同事開車輕巧的、不管男女都能開的車。
當時我去高端車里面選,發現選不到符合我想法的。這時候偶然跟朋友聊天,他們推薦我試試奧德賽,說你這個圈子的檔次可能會覺得奧德不夠好,我說可以啊,當時抱著的想法就是去試試看。
當時我的司機對此很不理解,與我名下的其他車型相比,奧德賽的調性,很難聯想到這是一位上市公司總經理的座駕。
但我的需求很明確,在七座車當中看了很多車型,比來比去,對比了很多同類型的熱門MPV車型,座位總是差那么一點意思,而且底盤相對較高,上下車有點費勁。在我堅持之下,依然選擇了奧德賽,購買了一臺油電混合的版本,后來我就發現奧德賽有著不小的驚喜,實在是太舒服了。
每天我從無錫到南京的通勤,一天工作結束,在回程路上坐在奧德賽上,能讓我休息非常舒服。即便擁有幾款車子,我依然每天都用奧德賽作為主要通勤工具,跟他們說“你們就開奧德賽來接我,我覺得蠻舒服的”,而且后排座位能收起來,如果要帶比較多的行李也能放得下,或者客戶跟我走的時候,也可以放下來一起坐,比較靈活。
經過奧德賽多年的陪伴,證明了我的選擇是對的,因為奧德賽的保養、維護都非常省心,不像我的另一款德國豪華SUV會燒機油,我還有另一款英國SUV,零部件也是不省心。 說到這個,我最初是有一臺德國高端豪華MPV,買的時候也很貴,幾乎是奧德賽一倍的價格,但座椅不舒服,底盤太高,而且小毛病太多。奧德賽到目前為止,動力一直很好,在二十多萬公里時,沒發現奧德賽什么毛病,沒有大修過,維護成本很低。不管是乘坐還是自己駕駛都很舒服。我那天跟朋友聊天中,無意之中表揚了奧德賽,我說你們什么都不要買,就買奧德賽,這車是太厲害了。
而奧德賽更讓汪總滿意的,不只有開不壞的品質,還有廣汽本田的服務。“自從開奧德賽,還有一個特點,廣本的4S店服務很好,我只要送過去,對各項保養項目都非常仔細地提醒,比如:汪總你這個輪胎該換掉了,這個機油正常保養更換即可。每次在奧德賽的保養中都沒花什么錢,跑到現在已經快38萬公里了。”
二、可靠、陪伴是一款車最好的品質
筆者:剛剛聽您分享了關于奧德賽的一些使用心得以及選擇奧德賽的原因,除了日常用車以外,是否發生過一些特殊、有紀念意義的經歷,比如說在家庭使用的場景中?
汪總:
奧德賽作為我的主要座駕,的確幫過我的家庭不少大忙。
我孫子出生的時候,在醫院考慮怎么把孩子接回家里。因為當時兒媳婦下地不太方便,家里的其他車都不行,因為底盤太高了,加上當時我們人多不想分開坐,又想著孫子和媳婦可以坐得舒服一些,奧德賽的上車高度和它的開門寬度就很適合,座椅也舒服,輕松就讓媳婦和孫子進入車里了,奧德賽在家庭中適合一個老人一個孩子經常去使用。
另外一個就是,我家老爺子九十多歲了,有一次身體不適,從送醫院到出醫院,都是坐奧德賽,因為不用奧德賽我就只能等待救援,他腿不能動,必須躺著。
我這里這么多車子,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他們都用不上。旅游的時候,選擇車子,都覺得奧德賽底盤低躺著舒服,適合跑長途。前面說的是奧德賽在我辦公上下班的用途,但是在家里遇到一些緊急情況,特別是老人小孩要去醫院,奧德賽是非常好、合適的一臺車。
三、扛得住極限工況,更經得起專業考驗
筆者發現,汪總因為平時多年在汽車行業工作的關系,對車輛性能有一定的要求,這也讓他在玩車方面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汪總:
我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了多年,以前在汽車制造廠工作,再后來自己有了條件,經濟好了可以自己買車。所以我買車的時候,會注意什么車子最近出了什么新功能,然后都會去嘗試一下,體驗一下。
以前工作情況允許的時候,因為在汽車廠當時搞路試,經常會要我們去試車,有的時候還要進行長距離、長時間測試,或者搞道路試驗,這些我都跟著做過。所以我對汽車的性能還是很關注的。 一部好車出來,我們首先就要看他的性能,自己也會去體驗一下。
正因此,汪總作為一名老司機,對駕駛也有不一樣的理解:“以前我們開車都是手動擋的,后來變成自動擋之后呢,我發現奧德賽這臺車的變速箱給我的感覺是開起來輕松了。跟德系比相對來講,我還是比較喜歡日系車,給人感覺輕松,在換擋離合這些操作上不拖泥帶水。”
如果有時間,我會和朋友一起搞個長途自駕,比如去西藏、云南這些,后來隨著工作性質的變化,再加上年齡上也不允許我這樣去跑長途了,會懷念那時候的玩車時光。但是一兩個小時的路途那種我還是可以的,喜歡去摸摸車子。我不太喜歡別人給我開車,除了我很疲勞的情況下,比如講到無錫的通勤,早晨可能很有精力,晚上回程我可能累了,會讓別人開一下,不累的話我還是會自己操作。
筆者:汪總,奧德賽在陪伴你的商務出行中,有沒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比如說促成一些商業合作之類?
“這個我們倒是有一次,當時要接待一個德國客戶。我們開奧德賽去機場接送他,從機場出來到無錫,他說這臺車坐起來很舒服,跟德國車子感覺不一樣,尤其認可奧德賽的舒適性。因為我們無錫工廠主要是做變速箱里面的關鍵部件,他是一個專家,來我們這里是做評審的,對奧德賽的駕乘體驗評價還是挺高的,因為他當時要求我們做一些動作,在35%的斜坡上,讓我們做坡道起步等一系列操作,所有的要求奧德賽都能很好地完成的。”
“這位德國專家當時說他感覺車子平順性很好,可能動力性會受影響 ,所以當時讓我們做那個坡道起步,那斜坡看起來蠻陡的,讓我們開到斜坡上把車停住,重新再起步,當時我心是很矛盾的,緊張又放心。后來奧德賽表現還蠻好的,德國專家又講說想看車子的穩定性,他要求下坡以40km/h的速度,下坡把方向盤打死拐彎看車子表現,我們做試驗實際上里面有過這個項目,但不是經常做。奧德賽相對來說,比起其他車子平穩性、抓地力是更好的,然后我們就按要求去做一次,奧德賽確實還不錯,得到了認可,最后也拿下了單子”。
一家核心是生產變速箱關鍵部件的工廠,接待車除了豪華,性能或許才是關鍵,是這家制作廠的門面,可以反映技術上同等的追求,以細節來扣動回應細致的要求,這或許才是奧德賽助力汪總最終拿下單子的深層原因。
當行業沉迷于屏幕尺寸與算力競賽時,汪總與奧德賽的故事提醒我們:汽車的本質仍是移動解決方案。從接送高管到護送新生兒,從征服評審團到拯救骨折老人,這臺"非典型豪華車"用38萬公里的無言之證,詮釋了何謂"場景化真需求"。
或許正如汪總所言:"最好的車,是讓你忘記參數,只想一直開下去的那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