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預計2024年凈利潤為15億元至1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22億元至126億元,同比減少87%至90%。
上汽凈利潤暴跌90%后,曾經的“靈魂論”倡導者賈健旭改口“要跪著做人”,正是傳統車企集體焦慮的縮影。
從被群嘲到“五界”鼎立,華為模式的成功已無需爭議。四年前,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被譏諷為“貼牌車”,如今#鴻蒙智行 聯盟年銷44萬輛、問界M9登頂50萬級銷冠,華為用兩個維度完成逆襲:
第一、技術降維打擊:HarmonyOS座艙+ADS智駕系統已成行業頂流,2025年華為智駕里程突破100億公里,比特斯拉FSD多3倍28;
第二、生態綁架術:充電網絡、車機互聯、金融政策(如3年0息)構建用戶粘性,讓消費者從“買華為技術”變成“入華為生態”;
上汽攜#尚界 加入鴻蒙智行,絕非簡單擴列:
第一、價格帶生態補充:15-25萬定價直插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 3腹地,用“華為技術+上汽制造”組合拳打碎中端市場溢價;鴻蒙智行借此覆蓋15萬-100萬全價位段,形成“低-中-高”的合圍之勢;
第二、產能威懾:專屬超級工廠+5000人團隊,首車年中亮相、四季度交付,展現傳統車企的制造碾壓力。
對消費者,鴻蒙智行意味著更低的智駕門檻(15萬享L3);對行業,它加速淘汰技術落后者;但對車企,加入聯盟是飲鴆止渴——用短期銷量換取長期技術依賴。
當上汽的流水線開始“流淌華為代碼”,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汽車工業的終極形態,究竟是華為生態下的諸侯分封,還是自主品牌的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