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兩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車展再度召開前夕,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向觀察者網表達了對“智能駕駛、關稅、本土化合作”等方面的看法。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 文中圖片均來自寶馬集團官網
安全至關重要,技術迭代不應增加學習成本
針對今年中國市場熱議的智能駕駛話題,高翔表示,寶馬始終堅持L2系統的核心原則,一切以安全與責任為首要前提。“駕駛員必須全程保持對車輛的控制,我們提供會用、敢用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他以寶馬5系搭載的眼神變道功能舉例稱,該功能需要駕駛員的眼神確認后才可執行變道,從而確保車輛的控制權始終在駕駛員手中。
而對于今年以來多起智駕事故,輿論開始反思的“自動駕駛過度營銷”的話題,高翔則認為,“如果(企業)過度渲染‘完全自動駕駛’概念,會容易導致用戶誤會系統能力導致錯誤決策和判斷。”
他表示,關于智駕技術的普及,平衡速度與安全至關重要,“一方面技術可能尚未成熟便投放市場,引發公眾擔憂;另一方面,也可能帶來安全隱患。”但高翔同時也認為,“每個人都敬佩中國的變化如此之快,技術迭代和普及速度也遠超預期。”
關于智駕的安全保障,高翔還表示寶馬正在通過底層邏輯來降低智駕領域出現的安全隱患。他稱,當前智駕技術面臨一個全行業共同的關鍵挑戰:即大多數ADAS系統都能在99%的工況下完美運行,但剩余的1%才是技術難關。為了降低這一隱患,寶馬正在為智駕產品中添加類似于“AI護欄”的安全網系統。
除了智能駕駛本身,高翔還表示所有技術的迭代都必須建立在用戶直覺認知之上。
寶馬全景iDrive系統
寶馬通過實驗室的眼球追蹤測試發現,在駕駛艙堆砌大屏或娛樂設備極易分散駕駛注意力,造成安全隱患。所以其對于車輛設計的要求是“必須直觀自然”。“駕駛方式必須保持熟悉感與自然感,用戶容易上手使用,不能要求用戶重新學習。”高翔補充道。
貿易形勢復雜,本土化研發需更具韌性
而對于近期美國加征關稅造成的復雜貿易形勢,高翔則表示,“我們當然希望能夠繼續保持開放的自由貿易,這是最健康的方式。但目前來看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增強生產和供應方面的韌性。”
目前,寶馬在華擁有近460家本地供應商,高翔稱,寶馬一直在布局中美歐三個主要地區的生產基地,并圍繞這些基地拓展供應商,未來寶馬將繼續加強本地供應鏈的建設,以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變動。
尤其是在近期中美貿易摩擦中受影響最大的芯片領域,高翔表示,中國國內芯片產業的發展勢不可擋,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動,“寶馬團隊正在研究國產芯片(對美國芯片)的替代”。
為客戶創造價值,深化本土化合作
針對合作,高翔則表示,寶馬與本土化企業并非為了合作伙伴的噱頭,而是要為客戶帶來有意義、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在此期間,他表示中國消費者對創新科技接受程度遠超歐美市場,對新技術的期待也最高,想要滿足用戶的高期望,與本地企業合作是必經之路。
同時,寶馬調查發現,高度智能化的自然語音交互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核心需求,這也進一步促成了寶馬與阿里、華為的戰略合作。
高翔表示,寶馬正加速構建開放技術生態,在中國走向“合作2.0”時代。據悉,車展期間,寶馬還將宣布與其他頭部科技企業的合作,通過借助其AI技術,助力自身完善座艙交互、營銷服務等領域。
高翔還強調,合作的深度定制與企業自身的高度自研不可分割。“過去三年,寶馬一直在修煉“內功”,比如在德國之外建立最大的研發布局,并招募了大量軟件工程師。如果沒有這些能力作為支撐,寶馬將難以與中國企業良好合作,也難以將后者的技術方案無縫集成到產品中。”
根據規劃,新世代車型將成為寶馬全系產品升級的轉折點,高翔透露,今年寶馬預計將在華推出10款全新車型,并在未來兩年內上市20余款新車。
寶馬新世代概念車
在4月23日召開的上海車展上,寶馬將以“新世代”概念車為主,對中國消費者展示“全景iDrive、BMW首創駕控超級大腦、革命性大圓柱電池”三項新世代創新技術。
同時,寶馬還將在本屆車展上展示亞洲首發的全景iDrive、新世代操作系統X、豎向雙輻設計的智控方向盤、加入AI引擎的智能個人助理等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