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研究機構Gartner于4月14日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達到5900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4.8%。這一增長主要由美國和日本市場的需求驅動,但兩地推動因素存在顯著差異。
美國市場出貨量達1600萬臺,同比增長12.6%,主要源于廠商為應對潛在關稅政策提前調整庫存策略。盡管庫存水平提升,終端用戶需求仍保持謹慎,企業(yè)為升級Windows 11操作系統(tǒng)而進行的采購行為未能顯著刺激消費端市場活力。日本市場則呈現(xiàn)另一特征,Windows 11設備替換需求與教育領域Chromebook更新計劃共同推動出貨量增長15.6%。
全球前六大PC廠商排名未發(fā)生重大變動。聯(lián)想以1527.5萬臺出貨量(25.9%)保持領先,同比增長9.6%;惠普以1276.1萬臺(21.6%)位居第二,增幅5.9%;戴爾出貨量962.1萬臺(16.3%),同比增長2.1%。蘋果、宏碁、華碩分別以7.0%、1.9%、9.1%的同比增速位列后續(xù)席位。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廠商合計出貨量同比下降4.3%,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集中。
Gartner研究負責人Rishi Padhi指出,美國市場庫存激增與關稅預期直接相關,但終端需求尚未形成持續(xù)性增長動力。日本市場的增長則更多依賴政策驅動的設備更新周期。分析認為,若關稅政策正式實施,可能導致供應鏈成本壓力上升,并影響2025年后續(xù)季度的市場表現(xiàn)。
行業(yè)預測顯示,Windows 11系統(tǒng)升級周期與AI技術滲透將繼續(xù)支撐PC市場增長,但地緣政治因素帶來的供應鏈不確定性可能對短期需求形成壓制。廠商需平衡庫存管理與市場需求,以應對潛在的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