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補”政策,為國內手機商帶來突破高端的契機。
多名業內人士告訴《21CBH》記者,“國補”正拉高國內2000-6000元價位段手機消費,尤其4000元以上高端機的出貨量。
“我們判斷,在五一、暑期、618等節點,手機銷售將表現良好,整體市場會有一定增長。”
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向記者分析,“國補”預計不會對大盤銷量帶來太大助推,卻會明顯拉動GMV(總交易額)增長,預計全年將帶來超過5%的增速。
為響應變化,OPPO等廠商已調整產品布局,開跑高端競賽。
高端提量
“國補”政策推動,手機市場正迎來新機會。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告訴記者,政策開始的數周,疊加春節高峰期,拉動效應比較明顯;2月下半月到3月,拉動力則有減弱。
“部分需求在春節期間已提前釋放,政策執行和補貼力度等方面,對部分消費者吸引力有限。”
郭天翔表態,在安卓手機市場,“國補”預計推動2000-6000價格段的份額提升。
劉波告訴《21CBH》記者,OPPO方面觀察到兩類消費現象:
有60%以上用戶會選擇購買“升檔”產品,即原本預算3500元,現在購買4000元價位段的產品;
另有20%~30%用戶會選擇“降維”,原本預算2500元,通過“國補”政策購買市場價3000元、補貼后實付價相同的產品。
“絕大部分用戶,還是偏向購買在消費能力內、稍貴一些的產品。”劉波總結說。
有統計發現,最近三年,4000元以上價位段的手機,份額持續增長,銷量大體每年超過9000萬臺,即在國內市場占比約1/3。
“結合第三方機構預測,今年國內手機銷量將實現同比約5%增長,其中4000元以上價位段,預計今年同比增速將超過20%。”
劉波透露,“國補”政策推行后,OPPO在4000-6000元價位段獲取了同業中較高的增幅,他們也希望把這部分市場空間做大。
只是,郭天翔認為,“國補”政策若不做調整,疊加全球環境變化,下半年手機挑戰會更大。
“市場新增需求并不多,進入下半年,可能要擔憂需求下行的潛在風險。”Counterpoint資深分析師林科宇,也稱其個人有擔憂。
豐富矩陣
國內手機廠商,也正調整產品布局。
4月10日,OPPO發布其高端旗艦Find X8 Ultra,同步也發布小迭代產品OPPO Find X8s、X8s+。
(圖源:OPPO)
此類產品第一次出現在OPPO的產品體系中。
劉波解釋說,OPPO在4000元以下的中低端價位段,已有Reno、A等不同系列產品,矩陣相對豐富;高端Find X系列產品,則是每年一次迭代,每代大體為兩款產品。
“我們通過研究原點用戶后發現,年輕人對產品要求很高,這個市場空間很大。”
劉波續稱,結合高價位市場的廣闊空間,OPPO決定制定新的產品策略,加大對4000元以上產品的戰略投入,未來會穩定迭代標準、Pro和Ultra不同版本。
IDC預計,2025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高于600美元價位段出貨量最大的區域,國產高端手機勢必也存在激烈競爭。
“我們認為,在所謂‘對等關稅’陰霾下,整體市場需求可能會有所衰減。”
林科宇對記者指出,目前手機硬件同質化現象仍在持續,廠商要考慮提升品牌黏性,才能維持品牌銷量表現,其建議:
(圖源:OPPO)
第一,強調性價比策略;第二,圍繞消費者痛點推出產品。
林科宇還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對等關稅”舉措會顯著提升手機售價,畢竟直接來自美國的手機零部件并不多。
“我認為,6000元以上價位段,就是國內廠商持續爭奪份額的領域,蘋果將面臨更大挑戰。”林預測說。
生態合力
形成軟硬件生態合力,于高端手機也變得日益重要。
“生態已經逐漸成為維護客戶強有力的護城河。”
郭天翔舉例說,小米建立“人車家”生態,車、IoT、家電甚至可推動手機需求的提升;華為的鴻蒙生態,也利于AI在手機的落地應用。
(圖源:圖蟲)
當下,手機處在存量市場發展環境,廠商希望通過生態建立競爭壁壘,吸引消費者在品牌內部選擇產品,實現更好黏性。
相比之下,OPPO生態策略則顯得謹慎,只聚焦手機隨身的相關產品。
“生態聚焦就要把產品做得更深入。”劉波解釋,OPPO已投入手機相關生態產品,卻并非定位做IoT百貨商場。
例如,AI大模型在產品中的應用,OPPO每次新品發布都希望,圍繞生產力、娛樂、影像挖掘更多應用場景。
他相信,基礎打好之后,推新品時會更加從容。
“隨著端側大模型逐漸成熟,會有更多小顆粒度、過去沒有想到的應用成為現實。”劉波指出,以目前AI的發展情況,一個新功能尚不足以吸引用戶換機。
他也相信,通過持續迭代AI功能,會逐漸從量變走向質變,只是尚未走到大爆發階段。屆時,消費者就回不到沒有AI功能的手機時期。
劉波提醒,市場仍在變化過程中,無法從供應鏈方面做出過多預判,那么不一定急著做動作,而是“物來順應,當時不雜”。
“在越驚濤駭浪的時候,越要自己保持冷靜,這非常重要。”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