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I-34 軟件保障審批流程 (SAAP)
AIAG CQI-34 SAAP(軟件保障與審批流程)旨在滿足嵌入式軟件在汽車行業,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領域日益增長的重要性。該流程為既能獨立運行又能作為系統組成部分運行的軟件產品的審批和變更管理提供了一種結構化方法。
嵌入式軟件相關標準:
公路應用中軟件的使用日益增多,導致人們關注各種國際和客戶特定的標準,其中包括:
ASPICE(Automotive SPICE):用于評估和改進汽車行業軟件開發流程的過程模型。
ISO 26262(功能安全):針對車輛電氣和電子系統安全要求的標準。
ISO 21434(網絡安全):確保車輛及其嵌入式軟件網絡安全的指南。
客戶特定要求 (CSR):由 OEM 和供應商定義的補充標準和要求。
軟件審批的挑戰:
1.行業快速發展:
向電動汽車的轉變從根本上改變了質量標準,并需要一種新的軟件開發和審批方法。
2.審批路徑不同:
道路車輛的軟件評估和批準與機械部件不同,這對質量學科提出了特殊的挑戰。
3.集成和功能:
該指南考慮了軟件如何獨立運行以及嵌入系統以確保預期的功能。
4.考慮開發過程:
軟件的批準和變更管理不僅基于最終產品的一致性,還基于所使用的開發流程。
審批流程及其多樣性:
眾多新標準對產品審批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
統一考慮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和流程質量。
OEM 和供應商根據其特定需求引入不同的批準變體和標準。
靈活的方法來滿足行業的動態需求。
CQI連續推出兩個新標準,第一版初發
2024年9月,新的CQI-35質量指南正式發布,該指南專門針對汽車行業線束的質量要求而制定。與評估文件不同,CQI-35提供了全面的指南,以確保線束生產的質量和可靠性。
該指南旨在幫助汽車線束類加工企業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錯誤、減少浪費,并通過提升績效來提升客戶滿意度。它有助于優化流程,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電動、混合動力和傳統汽車 (ICE) 線束的生產風險。
該標準以《CQI-35特殊流程:線束質量體系評估》為題發布,定義了線束生產和質量評估的要求,尤其適用于汽車行業。
線束質量體系評估旨在建立統一的質量標準,以確保線束質量、工藝優化和線束生產持續改進。評估的重點在于預防錯誤、減少供應鏈中的差異和浪費。線束系統評估為汽車行業提供了一種結構化的方法,以生產安全、高效、可靠的線束。
CQI-35 標準涵蓋了線束制造和測試中涉及的特定流程和要求。這些包括材料處理、壓接和切割工藝、焊接要求、收縮應用和裝配要求的指南。它還涵蓋了測試和檢驗要求以及車間設備和人體工程學的最佳實踐。這些流程的標準化應用可持續地提高線束生產的產品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