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的夜色中,"懂車更懂你·2025上汽之夜"不僅是對過往七十載造車征程的回望,更是一場對未來出行圖景的宣言。從上海內燃機配件制造公司的初創,到合資合作的行業先河,再到"新四化"理念的引領,上汽始終與中國汽車工業同頻共振。如今,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的百年變局,上汽憑借市場、技術、產業鏈及出海戰略的多元布局,以內外兼修、開放共生的生態體系為基石,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這場發布會上,Momenta、地平線、華為、大疆等核心合作伙伴的集體亮相,不僅印證了生態協同的實踐成果,更揭示了開放共生將成為上汽未來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厚積薄發
從技術追隨到生態引領的跨越
上汽的進階之路,是一部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反哺全球"的進化史。2024年一季度,上汽整車批售94.5萬輛,同比增長13.3%,終端交付量突破108萬輛,新能源車銷售27.3萬輛,同比增速近30%。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十年累計1500億元的研發投入鑄就的"七大技術底座"——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這種技術積淀不僅讓上汽在自主品牌銷量同比大漲58.7%,更推動其從產業鏈參與者升級為規則制定者。例如,與大眾汽車集團的技術反哺協議,標志著中國車企首次以輸出方身份參與全球豪華車標準制定;而與AUDI品牌的合作,則將"中國市場定義權"轉化為"全球話語權"。

技術的突破需要生態的支撐。上汽通過整合乘用車、國際業務、研發總院等自主板塊資源,形成"五指握拳"的協同效應,同時以開放姿態匯聚Momenta、地平線、華為、大疆等"智駕四大高手",構建覆蓋L2+至L4級的全棧式架構。這種"自研+合作"的雙軌模式,既避免了生態孤島,又實現了技術路線的多元化。例如,與Momenta合作的"飛輪"技術洞察,通過量產數據與完全無人駕駛系統的協同,將規模化無人駕駛成本跨數量級降低;與地平線聯合研發的行泊一體方案,則基于征程®系列芯片平臺,實現了從高速公路輔助到記憶泊車的功能全覆蓋。正是這種兼容并蓄的生態思維,讓上汽在智駕平權的浪潮中實現了率先卡位。
全域深耕
從智能制造到全球本地化的閉環
滋養產業鏈的隱形冠軍,是上汽生態競爭力的另一重注解。延鋒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內飾供應商,以"地面+空中"雙軌生態打破行業邊界:其智能座艙技術不僅覆蓋90%全球主流車企,更跨界賦能航空產業,與中國商飛聯合開發航空座椅系統。而安吉物流則以年運輸能力1000萬輛、全球32艘自營船隊的規模,構建起"出海艦隊",其中"上汽安吉申誠號"遠洋滾裝船采用LNG雙燃料動力,減少30%碳排放。這些布局不僅強化了供應鏈韌性,更讓上汽在全球化競爭中占據先機。

出海戰略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全球化思維"與"本地化行動"的平衡。上汽將全球市場劃分為多個區域,針對歐洲、東南亞等地的文化差異與法規要求,提供定制化產品方案。例如,MG品牌在英、法、德等國躋身主流陣營,印證了"中國智造"的全球適配性。這種策略的背后,是技術創新與用戶洞察的深度融合——基于銀河全棧座艙3.0系統,上汽實現了對鴻蒙、安卓、IOS三大手機系統的全覆蓋,市場手機品牌適配率超90%,并通過與OPPO的戰略合作,打通車機與手機生態,讓智能座艙成為"裝進口袋的移動空間"。
用戶平權
從功能普惠到情感共鳴的升維
在技術狂飆突進的時代,上汽始終將"安全"視為平權的底線。通過主被動安全融合體系,上汽重新定義了智能化時代的安全標準:車身結構達到"不怕撞"的鋼筋鐵骨級別,ADAS與VMC技術實現"不會撞"的主動防護,而跨系統冗余控制則確保"萬一撞了也不怕"。這種安全理念甚至延伸至電池領域——"魔方"電池以高于國標30%的安全標準,達成50萬臺交付"零自燃、零熱失控"的行業唯一紀錄。

當安全成為基石,個性化便成為了進階的階梯。上汽敏銳捕捉到汽車從"通勤工具"向"個性載體"的演變趨勢,提出硬件與軟件雙輪驅動的個性化戰略。軟件層面,AI大模型的引入讓車輛具備自學習能力,可根據駕駛習慣、體感溫度等數據主動提供關懷,甚至一句話定制座艙設置;硬件層面,電子電氣架構的升級將賦予汽車更強的可拓展性,未來用戶可像組裝PC一樣自定義汽車功能。這種"千人千面"的體驗,在智艙與智駕的融合中達到高潮:語音識別率近100%、控制延時小于150毫秒的銀河座艙系統,與"地大華魔"生態伙伴提供的多樣化智駕方案,共同構建起"自由且有趣"的出行場景。
生態共榮
從資源整合到價值共振的躍遷
上汽之夜的聚光燈下,合作伙伴的集體站臺絕非偶然。從延鋒的智能座艙到安吉物流的全球船隊,從Momenta的自動駕駛到OPPO的生態互聯,這些合作早已超越簡單的技術嫁接和商業合作,演變為價值共創的共生關系。例如,與華為終端的深度協議不僅涵蓋產品定義與供應鏈管理,更瞄準"技術共生、生態共創"的長期目標;與火山引擎、阿里的跨界合作,則通過數據與算力的整合,推動智能出行體驗的持續迭代。這種開放生態的威力,在享道出行平臺得到集中體現——其Robotaxi累計行駛140萬公里、訂單超26萬單,年底將獲470張上海無人駕駛牌照,實現浦東機場全自動駕駛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