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未來屬于新能源,那么今天的中國就掌握了“未來”。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2024年1-1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比重的70.4%,相較于2021年的52%得到大幅提升,而在2024年內,我們還完成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50%、年內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首度突破1000萬大關兩大里程碑時刻。
事實上,如果單純的依靠造車新勢力或是外資品牌、跨界造車的力量,中國新能源汽車進步可能達不到這樣的速度,而這份“神速”某種程度上,也是傳統車企加碼轉型的結果,而4月10日,作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重要角色,上汽集團于黃浦江畔正舉辦“懂車更懂你·2025上汽之夜”,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新能源銷量增長,自主業務更進一步
對于任何一家轉型中的傳統車企而言,銷量增長自然是好消息,但更好的消息還得是新能源汽車取得了突破。
根據此前上汽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團批發銷量達94.5萬輛,同比增長13.3%,其中3月批發量達8.6萬輛,同比增長1.14%,今年以來,上汽集團銷量一直保持著增長態勢。
而在1-3月,上汽新能源產品銷量達27.3萬輛,同比增長近30%,其中3月份銷售12.6萬輛,同比和環比增速均超過40%。也就是說,當不少主流傳統車企主賽道依然在燃油車領域時,上汽集團已經循序漸進的完成了品牌與產品結構的調整,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團自主業務板塊的增長,數據顯示,在1-3月上汽乘用車銷售16.4萬輛,在國內實現了同比58.7%的增長幅度。
我們知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自主與外資汽車工業起步時間上造成的差異難以彌補,中國汽車品牌大多時候都是以“追隨者”的姿態追趕合資品牌,而國內很多擁有合資伙伴的汽車品牌,某種程度上對其合資伙伴形成了難以化解的依賴關系。
但近年來,上汽集團一直在優化其自主板塊的業務體系,除了、名爵、五菱、寶駿、上汽大通等品牌,還延展出了、飛凡汽車等面向高端市場所打造的品牌,商用車、乘用車、親民市場與高端市場共進的基礎上,推動上汽集團進一步向上發展,也使得上汽集團自主汽車產業得到了均衡優化。
而按照上汽集團的規劃,未來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自主核心業務將進行進一步的整合,以統一性的目標實現效率最大化,進一步推動上汽乘用車步入高速增長期。當然,對于其大眾、通用等合資伙伴,上汽集團依然將秉持著共贏的心態深化合作,進行技術共創2.0時代。
系統性出海模式,更好的“走出去”
除了向“新”轉型之外,中國汽車發展的另一大主題是“走出去”。
事實上,作為中國歷史底蘊最深厚的車企之一,上汽集團在出海這件事兒上也擁有頗為豐厚的經驗,在2024年,出口量達108.2萬的上汽集團是中國唯二出海規模百萬級別的車企。
而到了2025年,上汽集團出海戰略將進一步優化,其中的重點在于自出乘用車板塊業務在海外“因地制宜”的落地,據悉,今年的智己汽車將以泰國市場為起點,向整個東南亞市場乃至歐洲市場進行拓展,當前全新智己LS6的海外版本在海外市場的落地事宜正在高效推進中。
我們知道,相比于單純的把汽車賣出去這種容易受地緣政治影響的出海模式,做到“因地制宜”,以及與海外本土市場汽車工業的深度結合,更利于中國汽車在海外的長期發展。
因此,近年來,上汽集團在不斷的搭建其在全球市場的本土化業務,包括布局位于硅谷、倫敦和特拉維夫等海外研發中心,位于東盟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工廠及生產記憶,還設有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以及金融公司,有消息稱,當前上汽集團還規劃在西班牙建設能夠輻射整個歐洲市場的工廠。
當前,上汽集團的產品和服務進入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多達500萬的海外用戶規模。
不得不提的還有上汽集團旗下的中國最大汽車企業自營船隊——安吉物流,當前,安吉物流擁有包括11艘江輪、9艘內貿海輪、12艘外貿海輪在內的各類汽車船32艘,開通了東南亞、墨西哥、南美西、歐洲、澳新等多條國際航線。
這也就意味著上汽集團擁有自己向海外輸出的通道,一方面,上汽集團出海無需為運力發愁,另一方面,也使得企業出海的成本更加可控。
這種系統性的出海模式,結合上汽集團在出海業務板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顯然為中國汽車整體的出海事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以創新創造力,打造獨特底色
新能源汽車為中國汽車走向世界創造了歷史機遇,但這也意味著每一位想要走向星辰大海的玩家們需要直面那些歷史更長、全球化經驗更豐富的車企。而要取得全球消費者的認可,勢必就需要拿出技術與創新力,打造品牌出海的獨特底色。
而未來屬于新能源,在汽車產業鏈中,未來更屬于智能化。
首先,在汽車智能化板塊,上汽集團將跨界攜手華為、Momenta、地平線、阿里、大疆等重要合作伙伴,深化在汽車智能駕駛板塊的合作,而Momenta、華為想必不用多說,在智能化賽道上,這兩家智能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占據了中國高階智駕車的大部分份額,其中Momenta是智己汽車的深度合作伙伴,此前已聯合發布了“直覺式”高階智駕,率先實現了高階智駕的新一步階段性進化,大疆則是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全民智駕”,讓高階智駕落地到更多親民車上的重要推手。
此外,早在2020年,上汽集團還聯合地平線人工智能成立了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的聯合實驗室,當前,地平線打造的征程®3、征程®5兩款量產級芯片平臺已經支持HWA高速公路輔助駕駛、NOA高速領航輔助、APA智能泊車輔助、VPA記憶泊車等功能。
在智能座艙領域,上汽集團致力于打造“汽車等同于大號手機”的進階體驗,按照規劃,上汽集團將把智駕與AI智艙進行深度融合,從而智駕具備學習與進化的能力,能夠對駕駛者的風格進行適應,同時也能聽得懂用戶的口頭指令。
在AI大模型的賦能下,除了更多的便捷體驗,還能給予用戶更多的關懷與情緒價值。當前,上汽集團還和OPPO簽署了戰略協議,將實現車機、手機“軟件共通、生態共融”,打通家庭、出行、辦公等場景,還有移動設備的外擴銜接,并將這些體驗從中國擴展到歐洲、東南亞、印度、南美、中東等海外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在2015年就提出了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新四化”概念的車企,當前除了在電氣化、智能化等領域發力,上汽集團還在拓展其“共享化”業務,旨在打造規模化、量產化的Robotaxi,為人們出行提供更好的網約車服務,一來能夠更好的消化上汽集團本身的乘用車業務,同時也不失為企業另尋增長點、盈利點的一大好方法。
寫在最后:中國汽車產業正在歷經百年未有之變局,新能源汽車創造的新風口上,中國汽車的話語權明顯提升,而憑借70年經驗與底蘊,上汽集團獨到的長處在于能夠憑借手握的資源以及供應鏈,優化與調整品牌、技術體系以及產品布局,循序漸進的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實現海內外的雙線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