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有什么自己的核心技術?
這幾年小米在技術上可是下了血本,一年研發砸300億,光人工智能就占了四分之一。他們從手機、家電到汽車,搞出了一堆硬核技術,接下來我來盤點下截止2025年,小米有的特色技術盤點!
手機里的“最強大腦”,小米的AI技術現在有兩把刷子:
手機上的大模型:他們搞了個叫“MiLM”的AI系統,最小的版本只有3000萬參數(相當于普通APP大?。?,但能記住20萬字的聊天記錄,比市面上很多大模型都厲害。比如你跟小愛說“明早9點煮粥”,不用喊“小愛同學”,它直接就能聽懂。
省電黑科技:用了個叫BiTA的技術,把AI模型體積壓縮到四分之一,但智商基本不掉線。現在小米手機拍夜景時,AI處理速度比兩年前快一倍,發燙也少了。
全家設備“說同一種語言”,小米的澎湃OS系統現在像“設備翻譯官”:
你家的空調、掃地機、汽車都共用一套系統。比如下班路上用手機設好空調溫度,車開到地庫時,家里空調就自動啟動了。
最牛的是“自我保養”功能:用四年的舊手機,存了200G照片視頻后,打開相冊的速度和新買時差不多,這靠的是他們自研的碎片整理技術。
造車不是玩票,小米SU7電動車藏著這些硬貨:
充電像加油:用800V高壓技術,充電5分鐘能跑220公里(相當于北京到天津)。滿電續航1200公里,電池包做了14層防護,著火前能給你留半小時逃生時間。
賽道級電機:那個V8s電機轉速快到每分鐘27200轉,比特斯拉旗艦車型還快三分之一。簡單說就是加速猛還省電,百公里電耗比同級少3度。
老司機AI:自動駕駛系統不依賴高清地圖,靠攝像頭+激光雷達實時認路。實測在武漢光谷轉盤這種復雜路口,10次里有9次能自己搞定。
工廠里的秘密,小米現在連造手機的機器都自己研發:
用了9100噸超級壓鑄機(相當于3頭藍鯨的重量),把汽車后底板72個零件壓成1個,既結實又減重17%。
自研的“泰坦合金”材料,強度比普通鋼材高30%,成本反而降了五分之一,已經開始用在高端路由器上。
技術話語權,現在全球每25個5G專利就有1個是小米的,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帶頭制定了設備互聯的“普通話”標準。過去三年申請的專利里,35%都和人工智能相關,比如讓掃地機學會識別寵物便便的技術。
總結,小米現在搞技術走“中間路線”——不像華為全自研,但也不像聯想全靠買。他們專挑用戶能直接感知的領域突破,比如讓手機更懂人話、讓汽車充電更快、讓家電更省心。這套“人車家全家桶”打法,正在把小米從性價比標簽轉型為技術實力派。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