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樓市,有些反常。
反常一,各地地王頻出,鄭州土地市場暗流涌動。
反常二,一線豪宅日光盤陸續出現,鄭州的日光盤已開始出現。
反常三,新房四代宅紛紛漲價突破天花板,與同板塊二手房的價差已達一倍,歷史上從未有過。
現在的市場有點顛,漲價新盤賣的哐哐好,二手房持續跌還賣不動。
國家控盤,新舊秩序交替,動蕩期已在明面上,也越來越考驗大家的眼力。
1
地王頻出,鄭州暗流涌動
一線城市,從去年底開始,就已經在刷地王。
北京最新的地王,是3月18日海淀區,拍出10.2萬/㎡樓面價,溢價率28%,比周邊房價還高。
今年,強二線開始瘋狂出地王。
蘇州,3月21日,蘇州園區拍出了4.07萬/㎡樓面價,溢價率45.3%,綠城競得。
成都,3月27日,直接拍到4.1萬/㎡樓面價,溢價率106%,相比1個月前的地王,又漲了1萬/㎡。
杭州,堪稱地王收割機,目前最高樓面價8.8萬/㎡,溢價率115%,已經超過一線城市樓面價。
杭州今年3個月時間已賣地約630億,令人瞠目結舌,要知道鄭州去年全年才賣了96億。
總結目前的土拍市場,有兩點。
1、快準狠,直接拉起。
2、強二線比一線還猛。
有人說,拿地王的基本都是國央企,是奉命造勢。
不管地王是人造的,還是市場自發的,地王效應已經開始蔓延了。
以杭州為例,雖然不是每個都是地王,但大多數都有溢價。
杭州的地王行情,還帶動了整個浙江土拍市場,說不上名字的小城市也能30%左右的溢價成交。
鄭州土地市場,也早已暗流涌動,我觀察到的市場自發行為。
據我了解,去年不敢拿地的企業,今年不少都想進來。
不是國央企,是民企。
國央企肯定是要搶優質地塊,拍出溢價的。
民企想撿漏的多,但共識愈強,撿漏的機會越少。
主城優質地塊,有些已經有主了。
比如,經開濱河蝶湖地塊,萬祥的。
萬祥紫廬的熱銷,讓這個鶴壁來的開發商,充滿了信心,即將奔赴下一個戰場。
2
日光盤,排隊入市
跟土拍市場一樣,一線城市,去年就已經開始有日光盤了。
今年更甚。
3月21日,北京和越望云,600套+房子,均價10.5萬/㎡,1分鐘清盤。
3月31日,上海金陵華庭,158套豪宅,均價18.9萬/㎡,3小時售罄。
一線城市有錢人多,所以買房跟買白菜一樣?
當然不是,豪宅也會更新換代,新時代的豪宅已經上桌了。
鄭州的日光盤,已經在日歷上,排上隊了。
今天,通派龍湖中原頌,開盤172套,1.95-2.15萬/㎡,套均280萬,開盤清盤。
下一個,可預見的,是華潤超總二期,4月底開盤,釋放價格2.8-3萬/㎡。
排著隊的,還有高新區的正弘序,預計5月左右開盤,釋放價格2萬/㎡左右。
后邊還有更多有潛力日光的樓盤,但沒具體節點。
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片區頂流,位置核心+高得房率四代宅+大平層,各方面素質拉滿。
也就是所謂的好房子。
當然,他們的價格,也都是突破片區天花板的。
當新盤里的老項目清完,以后新盤的價格,整體會再上一個臺階。
3
新房、二手價差,已達一倍
可是二手房卻是另外一個走勢。
從貝殼的二手房大盤數據來看,3月價格略有上漲。
但從真實體感來看,大多數二手房價格還在降,或者說客戶還在對比之前成交價砍價。
目前同一板塊的新房和二手房,價差最高可以達到一倍。
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不分好壞板塊,都是如此。
比如最被認可的高鐵板塊。
西廣場的10年內次新品質小區,有的已經降到1.4-1.8萬/㎡。
東廣場新樓盤,華潤超總二期,高得房率的四代宅,已經是2.8-3萬/㎡的價格預期。
這樣的價差有什么問題?
我只能說,保新房、棄二手房戰略,效果顯著。
市場要止跌回穩,上方最有力的抓手、最可控的市場,就是土地和新房市場。
保新房就是保土地財政,保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過渡。
二手房市場,只能等新房好到一定程度后,慢慢托住。
3月31日,住建部出臺的住宅項目規范,層高不低于3米、提高隔音性能等等。
官方重新定義好房子,更是直接把區分兩個代際產品的標準給拉出來。
目前的價差,以及極度的冷熱不均,就是兩個相反的預期,在此時的極致表現。
一個給了極高的期待,一個過于悲觀恐慌。
所以,新房和二手房,互相之間已經沒有了參照,成了兩個獨立的價格體系來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