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上汽集團官宣了與華為在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的深度合作。但此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無論是上汽還是華為,對于此次合作都沒有再透露更多的消息,一時讓外界猜測頗多。
但不管怎樣,一個是汽車行業的老大哥,一個是智能化領域的領頭羊,強強聯手自然有巨大的想象空間。更何況,在此前很長的時間里,上汽廣為人知的“靈魂論”,讓華為一直遠離上汽的視線,此次如何轉折,也讓人充滿期待。
按照協議,雙方將在產品定義、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銷售服務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車。這聽上去與華為此前“各界”合作模式的差別并不大。
但這只是序幕,上汽對此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布局。
上汽集團將此次合作定義為上汽的“第二次合資”,“同行合作是借鑒,跨行業的合作是革命”,上汽想借此契機,來一場徹底的大變革。
那么,這場全新的大變革將會從哪里開始,又將以怎樣的方式來進行?這不僅于合作雙方,于整個汽車行業,都是一個全新的議題。
與華為合作的時機還在嗎?
3月31日,華為發布2024年年度財報,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總營收263.53億元,增速為474.4%,并首次實現全年盈利。這也成為華為財報中的最大亮點。
這一成績遠超余承東此前“2025年盈利”的預期。在外界看來,華為通過技術生態的持續深耕以及與車企深度綁定,汽車業務已經邁入正向循環階段。
而在車企的角度,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搭上華為的這輛快車,借勢華為的智能,也成為車企品牌向上、以智能化打造差異化,乃至打造營銷話題的最優解。
上汽選擇這樣的時間節點與華為合作,很難不讓外界覺得上汽有蹭華為流量的嫌疑。但作為一家有70年的造車底蘊、服務過1個億車主的車企老大哥,它的每一步決策,絕非僅僅是眼前的短期利益。
對于當年的靈魂論,上汽老領導表示當年上汽一窮二白,沒有自己的電子電氣架構。如果那個時候就采取了華為的方案,也就沒有了后來的零束和自己的電子電氣架構。與華為合作的前提,是至少要有一套自己的東西再說。
時至今日,零束推出的“銀河全棧3.0解決方案”已實現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與SOA軟件平臺的深度融合,支持L3級自動駕駛量產,并完成城市NOA的工程驗證。這一技術突破標志著上汽智駕從demo到規模落地的實質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