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開門紅”。百城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52%,深圳新房銷售面積同比激增72%,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漲幅超30%。這波回暖浪潮中,“好房子”成為激活市場的關鍵詞,背后究竟暗藏哪些新邏輯?
一、政策定調:住房標準“底線”升級
3月底,住建部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明確新建住宅層高不得低于3米、4層以上須配電梯、公共空間信號全覆蓋等硬指標,并將于5月1日實施。這不僅是技術標準的迭代,更標志著住房消費從“有房住”向“住得好”的跨越。專家指出,新規將倒逼房企提升產品力,北京、江蘇等地已先行推出更高標準的“改善型住宅導則”,層高甚至要求3.1米以上。
二、市場現象:第四代住宅引爆需求
清明假期,北京某新盤售樓處人潮涌動,銷售人員介紹:“得房率超90%,套內面積增大直接降低契稅和物業費。”這類主打“高得房率+智慧化+生態空間”的第四代住宅,正成為市場爆點。數據顯示,3月北京新建住宅成交同比激增51.7%,深圳一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突破萬套,武漢高品質樓盤甚至出現“日光”現象。
三、產業轉型:房企打響品質突圍戰
在首鋼舉辦的北京住房展銷會上,4萬余套新房集中亮相,開發商各出奇招:樣板間實景體驗、無憂退房保障、數字人民幣購票優惠等創新服務層出不窮。某房企負責人坦言:“成本雖增加15%,但項目溢價可達20%,購房者愿為品質買單。”中指研究院曹晶晶分析,房企正通過“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四維升級,構建“好房子+好服務”的新模式。
四、長效效應:激發置換鏈良性循環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李宇嘉指出,“好房子”通過示范效應激活改善需求:居民置換新房帶動二手房放量,為新市民提供更多安家選擇,形成“新房-二手房”流動閉環。目前全國超110個城市出臺170余條政策,公積金放寬、契稅補貼、以舊換新等組合拳持續發力,預計二季度市場將迎更大爆發。
您認為“好房子”最該具備哪些特質?是得房率、智慧家居,還是生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