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的“舒適區”,被吉利撕開一道口子
過去十年,中國車市的火藥味從未消散,但有個角落始終風平浪靜——3萬到7萬的入門級市場。這里的老大五菱,靠著宏光系列和MINI EV穩坐釣魚臺。其他品牌不是沒動過心思,但要么嫌利潤薄,要么卷不過五菱的群眾基礎,最終悻悻退場。
可最近,這塊鐵板被吉利硬生生撬動了。第四代帝豪直接喊出“補貼后4.89萬起”,擺明了要沖進五菱的后院放火。更狠的是,吉利還甩出“百億補貼計劃”,博越、中國星等車型齊刷刷降價,博越門檻壓到8.58萬,中國星系列最高綜合補貼4.5萬。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五菱怕是要出一身冷汗了。
帝豪VS五菱:一場“錯位廝殺”
有人可能納悶:帝豪和五菱宏光MINI EV根本不是一個路數,怎么打?
五菱的王牌是啥?便宜、省心、代步神器。宏光MINI EV主打城市通勤,3萬出頭能上綠牌,但空間小、續航短,買它的人圖的就是個“湊合用”。而帝豪走的卻是“全能路線”:油耗低、空間大、續航長,既能買菜接娃,又能跑個小長途。說白了,帝豪瞄準的是那些預算有限,但又不想將就的“精致實用派”。
問題來了:原本盯著五菱燃油車(比如宏光)的用戶,突然發現加個萬把塊就能開上帝豪——吉利LOGO、更大空間、更體面的配置,這筆賬誰不會算?
吉利的陽謀:搶蛋糕不如造蛋糕
吉利這波操作,看似瘋狂,實則精明。
國內車市年銷3000萬的盤子已經見頂,高端市場擠破頭,中端市場殺成紅海。唯獨入門級市場,每年還能穩穩吃掉百萬銷量。吉利顯然算準了:與其在高端市場當“陪跑”,不如降維打擊,用技術、供應鏈和品牌優勢,把五菱的“基本盤”變成自己的新增量。
更重要的是,吉利的野心不止于降價。坊間傳聞,其內部正在醞釀針對低線市場的專屬車型,可能比帝豪更便宜、更接地氣。若真如此,五菱面臨的就不是“搶用戶”,而是“被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