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推進了教育教學改革,使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鼓勵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進一步要求,要“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要“探索設立一批以科學教育為特色的普通高中”,同時要求全面構建“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新時代背景下,民族地區普通高中積極響應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要求,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其特色化發展往往更依賴于傳統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特色化發展向更高水平推進,亟須加強公平優質導向,推動并實現特色化發展的轉型和提升。
提升普惠性,加強面向全體學生的特色化發展。提升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的普惠性,是落實教育“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的重要途徑。民族地區普通高中的特色發展多聚焦于特長生培養,或者通過選優形成“特色班”,這往往只能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成長需求,不能為不同性格稟賦、不同興趣特長、不同素質潛力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提供足夠的選擇機會。而且,面對教育從“選拔”到“選擇”、從“分層”到“分類”的深刻變革,這種特色化發展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戰,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的范圍進一步縮小。民族地區普通高中應當抓住國家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的發展機遇,積極發掘、拓展特色資源,并將特色資源轉化為基礎性教育供給,有效滿足全體學生不同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具體而言,一是充分依托國家課程的選擇性必修課程,構建普惠性特色課程群。如科技高中可以結合校情、學情將人工智能科技、現代農業科技、生物科技等相關課程納入必修模塊。二是聚焦核心特色,開發校本課程,努力實現與國家課程的深度融合。如普通高中可以利用地方自然、歷史、人文資源或校本資源開發相關課程,既拓展學生的視野,又讓必修課程的相關內容變得親切可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愛家情懷,堅定他們為鄉村振興、民族復興作貢獻的理想信念。
提升綜合性,加強核心素養目標的特色化發展。提升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的綜合性,是落實教育“更加注重全面發展”的重要策略。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細化、具體化,主要包括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民族地區普通高中的特色發展往往更重視藝術類、體育類、學科競賽類等培養,顯然,這種特色化發展模式難以適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國家戰略要求。民族地區普通高中應當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范式的深刻變革,實現特色發展從訓練學生術科技能為主轉向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轉型,確立符合校情和學情的特色化發展方向。如某普通高中生源基礎相對薄弱,學校可通過深入分析校情、學情,確立以德育為核心特色的發展方向。具體而言,可將德育化虛為實,構建細致入微、潤物有形的德育工作體系,幫助每位學生明確奮斗目標、堅定理想信念。以鼓勵、激勵為主體策略的特色德育工作,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不斷超越自己的內驅力和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學生也將對學校和教師懷有深厚的感情,學校的發展也將得到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