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李斌,被稱為-最慘的男人-。
合肥伸出援手,70億元的投資,將蔚來從-生死邊緣-給拉了回來,成功實現了各方共贏,李斌的蔚來起死回生,合肥也收獲了-合肥模式-經典案例,更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如果說,京東方是-合肥模式-的試點,那么蔚來是-合肥模式-的延續和加強版。
只不過,五年過去了,蔚來李斌當年承諾的-未來-,并沒有如期到來,反而陷入了另一輪漩渦。
持續虧損,不僅沒有收窄,反而擴大,2024年凈虧損達到224億元,創下新高。
銷量不及預期,曾經得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如今已經沒有蔚來的位置了,小鵬和理想不管是銷量還是盈利能力都已經甩開蔚來一大截。
賬上現金儲備不足,前期高額的投入短時間難以見效,按照這樣的虧損速度,420億元的現金儲備,不夠虧兩年了。
理想主義者李斌,還能否續寫-合肥模式-的輝煌?
01
一個城市和一輛車的愛情故事。
過去合肥以輕工業為主,雖然擁有江淮這個老牌車企,也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起了個大早-,但遺憾地-趕了個晚集-。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興起,彼時的-蔚來-,正在到處尋找-買家-,與謀求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合肥,不謀而合。
2020年2月,蔚來和合肥市簽訂框架協議,把中國總部落戶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計劃融資超過100億,用來搞研發、建市場體系和生產基地。

同年4月,合肥建投等國資平臺聯手投資70億,拿下了蔚來中國24.1%的股份,成了重要戰略投資者。
這一波操作不僅幫蔚來渡過了資金難關,也讓合肥正式踏入了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大門。
2021年的1月11日,蔚來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榮膺全球第三車企。
同年2月,雙方簽署深化合作協議,規劃建設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希望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
也是在這一年,合肥國資通過股份回購大賺了一筆,僅保留了大約8%的股份。
在隨后的幾年里,蔚來汽車銷量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充電站也不斷增加,但另外一面是,虧損額度也不斷增加,2021年虧損105億元,2022年虧損145億元,2023年虧損211億元,2024年虧損224億元,創歷史新高。
02
時隔五年,困局再現。
時間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比亞迪、奇瑞、吉利等一眾老牌車企在新能源領域深耕發力,小米作為新入局者攪動市場,造車新勢力出現分化,小鵬、理想銷量上升,走出困局,而有些新勢力企業,卻陷入破產邊緣。
蔚來,當年的新勢力領頭羊,卻依然還陷在虧損的泥潭里,痛苦糾結。

2024年,理想營收1445億元,同比增長16.6%,全年交付50萬輛,繼續坐穩新勢力冠軍,盈利80億元,同比下降31.9%,毛利率雖有下降,但整體仍維持在20%以上,比較健康。
小鵬汽車營收為408.7億元,同比增長33.2%,汽車銷售收入為358.3億元,同比增長27.9%,凈虧損由2023年的103.8億元收窄至57.9億元。
其中,第四季度營收為161.1億元,同比增長23.4%、環比增長59.4%,創下單季最佳表現。
小鵬2024年交付19萬輛,并未完成下調后的目標(20萬輛)。
但是,自2024年11月起,小鵬銷量連續破3萬輛,即便在傳統淡季的2025年1、2月份,仍在3萬輛以上,這讓小鵬上下信心大增。
蔚來2024年交付22.2萬輛,實現營業收入為657.3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為197.0億元,同比增長15.2%。
但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蔚來仍然逃不過虧損,且進一步擴大。
2024年蔚來凈虧損224.0億元,虧損同比擴大8.1%,其中第四季度凈虧損71.1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7.9%。
區區4年光景,蔚來以跳樓之勢,市值從1000億美元腳踝斬至如今83億,不禁令人感慨唏噓。
03
從財報里,找蔚來真正的困局。

對于財報的分析,可以說是千人千面,但看蔚來的財報,有人樂觀,也有人盲目悲觀。
根據財報,目前蔚來的流動負債已經超過流動資產,總負債940.98億元,資產負債率也達到了驚人的87.45%。
再來看看費用的構成,最大一筆費用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157億,占全年總收入的23.95%,是全年毛利的2.42倍。
遠遠超過了小鵬的68.7億和理想的122億,高得可怕。
如果分攤到每輛車上來計算,就更直觀了,每賣一輛車,蔚來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是7.09萬元,而理想為2.43萬、小鵬為3.61萬。
根據財報的相關數據測算,蔚來單車毛利僅為3.23萬。
按照這個形勢,蔚來想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也難怪,剛進入2025年,李斌就要親自操刀上陣改革。
當然,去年李斌也做了很多改革,包括多品牌運作,可是被寄予厚望的子品牌樂道,2024年12月,其以10528輛的交付量被包裝為-爆單神話-,但2025年1月銷量腰斬至5912輛,2月更是跌至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