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0001至0004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的四顆試驗衛星中,兩顆由長光衛星研制,另兩顆由銀河航天研制。衛星采用Ka等頻段載荷,重點驗證手機寬帶直連衛星、天地網絡融合等關鍵技術,為未來構建衛星互聯網系統提供重要技術支撐。這一進展標志著我國在低軌衛星通信領域的研發和組網進程邁出關鍵一步。
技術試驗星發射加速衛星互聯網組網驗證
此次發射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是我國首個以手機直連低軌衛星為核心目標的在軌技術驗證項目。長光衛星和銀河航天分別承擔兩顆衛星的研制任務,其中銀河航天依托南通衛星智慧工廠完成衛星制造,該工廠是國內首個具備中型衛星量產能力的智能制造基地。試驗衛星的主要任務包括驗證Ka頻段通信載荷的穩定性、天地一體化網絡架構的兼容性,以及手機用戶終端與衛星之間的直接通信能力。
技術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為我國低軌衛星星座的規模化部署奠定了基礎。當前,全球低軌衛星資源競爭激烈,國際廠商如SpaceX、ASTS等已通過技術驗證加速布局。我國通過自主技術驗證,旨在突破高頻段通信、動態組網等關鍵技術瓶頸,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此次任務還首次應用直徑3.8米的復合材料整流罩,相較于傳統金屬結構,其在電磁波透波性能、載荷包絡空間拓展等方面實現顯著提升。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提高了衛星通信鏈路的可靠性,也為后續更大規模衛星發射提供了工程經驗。
手機直連技術驗證提速,華為眾測計劃年內落地
手機直連衛星被視為衛星互聯網應用的核心場景之一。此次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為華為等終端廠商的測試提供了技術保障。2024年11月,華為發布的MateX6手機已支持低軌衛星通信功能,計劃于2025年下半年開啟用戶眾測。該手機可兼容北斗、天通及低軌衛星三網通信,標志著我國消費級終端首次實現多模衛星通信集成。
海外廠商的進展為我國提供了參考。以SpaceX為例,其手機直連衛星技術從測試到正式商用星發射僅間隔3個月;ASTS的BlueWalker-3衛星則在完成語音通信測試后16個月內發射正式星。結合我國技術驗證節奏,業內預計2026年有望迎來手機直連正式星的發射,從而推動低軌衛星通信服務的商業化落地。
此外,天地網絡融合技術的驗證將進一步優化衛星與地面基站的協同能力。通過動態分配通信資源、降低傳輸時延,未來用戶可在無地面網絡覆蓋區域實現無縫通信。這一能力在應急通信、海洋及偏遠地區通信等場景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隨著技術試驗的推進,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各環節的成熟度將加速提升。從衛星制造、火箭發射到終端應用,國內企業正通過自主創新和工程實踐,逐步構建覆蓋全鏈條的產業生態。下一階段,規模化組網與場景化應用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