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場聚焦商用車產業未來的盛會在中國湖北省十堰市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精心籌備的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會議持續三天,自3月26日至28日。本次會議的主題定為“探索新路徑,激發新活力——推動商用車產業創新發展”,旨在深度剖析商用車產業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展望其未來發展的新趨勢與方向。
27日清晨,隨著開幕式的進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強調,商用車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支柱,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包括智能革命、能源革命和技術革命的深刻影響。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新能源商用車已經逐漸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需求拉動,這一轉變與乘用車電動化的發展歷程不謀而合。
在新時代背景下,以5G、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和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不斷涌現,正加速與汽車產業融合,推動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中國在AI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的顯著成就,不僅深刻影響著國內產業格局,更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未來有望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付炳鋒還指出,在數智化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浪潮下,智能化應用場景將更加成熟與廣泛。特別是在商用車領域,自動駕駛商用車和物流配送車輛的應用,將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這些創新應用不僅提升了運輸效率,還降低了運營成本,為商用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出口方面,盡管近年來商用車在國內市場需求有所放緩,但出口卻持續保持增長態勢。據統計,2024年我國商用車出口量達到90.4萬輛,同比增長17.5%,占商用車總銷量的23.34%。海外市場已成為汽車企業經營的重要領域之一。隨著歐盟新能源轉型的加速、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增加以及國家出口政策的支持,中國車企憑借技術、成本和產業鏈等優勢,未來在海外市場的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
然而,隨著中國商用車品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和市場占比的擴大,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需要應對不同國家和地區技術上差異化的標準法規制約;另一方面,還要克服更為嚴苛的本土保護性限制。對此,付炳鋒建議,行業企業應積極從產品輸出向體系共建轉型,加強合作與協同發展,形成互利共贏的競合模式。通過共同努力,提升中國商用車品牌的綜合國際競爭力,為商用車產業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