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寶馬舉辦了中國創新日,帶來了一系列的科技硬貨,重點展示了“新世代”智能座艙、智能駕控和AI融合的跨越式進化,還首次對外展示兩大核心智能技術集群——全新的智能座艙與駕控超級大腦Heart of Joy。

面對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們在高端市場的“咄咄逼人”,寶馬終于坐不住了,亮出最新的技術“家底兒”,捍衛豪華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榮耀。
正如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所言:“寶馬一直站在創新前沿,“新世代”是寶馬面向未來的創新技術集大成之作。”
那么,在這次中國創新日,寶馬都展示了哪些技術與狠活呢?而這些新技術又能否幫助寶馬加速智電化的轉型呢?
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
AI賦能,語音交互進入第一梯隊
關于寶馬的“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它的升級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一是視覺上的進化:
1、視線偏移減少60%,只為看得更方便。

當看到“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這張圖,大家可能一眼會發現,寶馬的這塊中控屏怎么設計成了“斜”的?根據寶馬的說法,這塊中控屏傾斜了17.5°。
為什么要傾斜成這個角度?這是因為人類主視野角度是120°,而傳統中控屏偏離了這個區間,所以你每次開車的時候,總需要把眼角在向右邊多“瞥”一點,不僅不方便,或許正是因為這一“瞥”,就給車主帶來意想不到的交通隱患。
對此,寶馬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屏幕傾斜17.5°,這樣剛好對齊駕駛員的視線角度,減少了60%的視覺偏移。這樣,你在開車的時候,就能更方便的查看導航等信息。

現在的智艙有一種趨勢:好像屏幕越大,屏幕越多,那么智能化水平就越高。但結果呢?更多的屏幕,讓手動操作更加繁瑣,而更大的屏幕則帶來了反光等問題,影響日常駕駛安全。
智能化目的,就是要于科技服務于人,讓出行更加方便,而這種“不好用”的設計顯然偏離了智能化這一理念。所以,在寶馬看來,好的交互系統并不是說屏幕越大越多越好。
電駒小編此前采訪寶馬集團負責研發的董事韋博凡,他認為,屏幕需要能夠提供完美的人機交互,離駕駛者足夠近,這樣屏幕觸控才更加方便。“我們希望讓數字內容跟車輛融為一體,全車乘客都可見。”
而寶馬的“斜屏”設計,就給行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當行業普遍追逐屏幕大小,數量時,寶馬則追求的是“以駕駛員為中心”理念,用符合人類本能的設計重構智能交互邏輯。
2、行業首創的視平線全景顯示技術。
寶馬首創的視平線全景顯示技術,其實可以看成是當下HUD的進階版,通過將4K超清畫質將行車信息投射至納米涂層風擋玻璃,徹底取代傳統儀表盤。

例如,駛輔助、導航等更多和駕駛相關的信息,都會被投射到駕駛者視線范圍內的風擋玻璃上,不僅顯示效果非常震撼,極具科幻感,而且展示的信息非常全面,進一步提升了駕駛時,讀取信息時的安全和便利性。
試想,當我們在開車的時候,能夠在視線內獲取足夠多的有用信息時,從而做到了“眼不離路“,那自然就不需要分心了。
或許有人會擔心,這么大一塊顯示玻璃,是不是也會出現屏幕反光的問題。對此,寶馬采用了獨家專利的納米涂層風擋玻璃,能夠提供遠視野、抗偏光干擾的清晰畫面。
二是交互上的進化:
1、AI大模型上車,語音交互進入第一梯隊。
除了視覺效果上的提升,在交互上,寶馬的新一代智艙同樣帶來了很多新功能。其中,在大家用的最頻繁的語音交互上,這次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將會使用寶馬和阿里合作開發的寶馬定制AI引擎,該AI引擎基于通義大模型和斑馬元神AI構建,具備“擬人化溝通、多智能體協同、開放生態整合”三大核心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寶馬根據用戶日常的用車場景,進行了本土化的適配,讓語音口令更高效,更擬人化。
舉個例子,現在很多智能座艙的語音交互其實都是“固定”思維的,比如當用戶說“我冷了”,此時語音助手就會自動調節空調溫度。
整個一套語音交互流程下來,更像是語音助手在配合你說的語音指令進行工作。而如果你換成別的語音指令,比如“今天天氣好像有點冷”,這樣更有生活場景化的口令,可能語音助手就不“懂”你的心思了。
但是,寶馬的AI能識別到,并且調節空調溫度。而這樣的反應,更像是“人”在思考;而這樣類似有“溝通感”的語音助手,才是真正的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