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我有幸和上汽的賈健旭有過三次深入的交流。
前兩次,他的身份還是上汽大眾總經理。
這一次已經是上汽集團總裁、黨委副書記。
采訪賈健旭是一件輕松也燒腦的事。
說輕松是因為他很健談,他能一口氣說上一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你只要認真聽就行了,不必因為對方惜字如金而擔心采訪出現冷場的尷尬。
說燒腦是因為,你必須問出更刁鉆的問題來,否則你很容易被洗腦,把原本應該很精彩的采訪變成一邊倒的思想教育課。
在我采訪過的很多車企老總中,賈健旭擁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對于企業存在的問題,他不僅不回避,還能比你看的更明白;不僅能看明白,還能用深入淺出的表達說清楚;不僅能說清楚,還能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不僅提出應對的辦法,還能親力親為說到做到。
這讓你不得不信服,無論是之前他工作的上汽大眾,還是今天的上汽集團,不管之前你有多少疑慮和擔心,在聽完賈健旭的講解后,你一定相信,今天的陽光已經很燦爛,明天的陽光將普照大地。
1、要直面合資文化的弊端
賈健旭認為,上汽大眾開的是個幼兒園,不是一個婦產科醫院。
因為,從接受新車那一刻開始,車的定義已經結束了,基本上已經是兩歲的小孩,只是給他換件衣服,打扮成中國小孩,然后就推向市場。
他認為,這樣的合資合作文化,會喪失兩個最基本的能力,一個是對消費者的判斷能力,一個就是產品定義能力。
上汽的干部大多數是從兩家合資企業成長起來的,這種天然的缺失是必須要正視的。
比如,在定義消費者需求的時候,到底是做真實的客戶訪談,還是只做案頭工作?事實上,更多的是只做案頭工作,只是滿足流程需求,根據自己的想象對客戶進行畫像。
這就是賈建旭的風格,他不會說合資企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畢竟為中國汽車工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他比提問者希望得到答案還尖銳,看問題一針見血。
2、堅決撕掉-兩層皮-
不久前,上汽-大乘用車板塊-正式組建,在組織架構上,賈健旭親自擔任上汽大乘用車執管會主席,主導大乘用車板塊的變革。
在品牌架構上,上汽乘用車及其旗下的榮威飛凡和名爵、上汽國際、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5家企業打包組成完整業務單元。
有人勸賈健旭,您親自上陣如果干不好,就沒有退路了。
賈健旭認為,自己親自兼大乘用車板塊的負責人還不僅僅是勇氣或者擔當的問題。
現在上汽就兩塊OEM業務。
一塊叫大乘用車業務,一塊叫商用車業務,剩下就是投資的一些合資企業、零部件、金融公司。
一直以來,上汽和二級單位之間存在-兩層皮-。
他說,先不要說你所有的戰略下面能不能執行?他們對你這個戰略認不認同都會有很大問題,這張皮我堅決要撕掉。
事實上,這種-兩層皮-的問題在很多企業都存在。
車企喜歡說,對重要的業務單元,比如自主板塊要加大支持力度,于是所有集團領導都會去指導自主板塊的業務,每人都搞個20條意見,還要隔三差五督辦一下落實情況,而這些意見本身就可能是自相矛盾的,這讓下面干活的疲于應付。
很多時候,不是支持的力度不夠,是過剩了,是婆婆太多了。
上汽的大乘用車板塊組建后,賈健旭帶著團隊一起下去做產品定義,和目標客戶一對一,一對多的交流,把一些造型給他們看,問喜歡、不喜歡的原因。
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