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結束,銷量榜單的上漲背后,車價也在繼續創下新低。
“體感上,20萬以內的車,價格比去年同期降了1-2萬,30萬以上的,降了3萬起步”。
中國品牌,幾乎全都在交出銷量表現好的企業,都在4月1日,搶先對外發布著自己的相應表現。集中的趨勢是,一片上漲,且不僅包括新勢力、新能源,還包括正在進入深度轉型的合資品牌。
飄紅的數字里,最反差的無疑是一汽豐田,3月銷量7.1萬輛,同比增長22.3%,第一季度銷量17.24萬輛,同比增長9.6%。就在輿論大談特談,燃油車不行了的時候,這份成績單,能說明不少問題。
發展勢頭正猛的一系列車企也分別交出了上揚的成績單,小鵬3月交付3.3萬輛,同比增長268%是因為2024年3月沒有破萬,不過雖然勢頭正猛,卻也不如華為或者零跑的體量,小鵬連續5個月交付量突破3萬輛,但距離4萬臺還有明顯距離。零跑3月交付3.7萬輛,一舉從1月和2月的2.5萬輛,跳到了接近4萬輛,馬上4月價格屠夫零跑B10就會上市,很可能4月就破4萬輛。
小米3月破2.9萬輛,產能馬上破3萬;嵐圖3月破1萬輛,同比漲59%,不過目前銷量主要由夢想家支持,還沒有全面開花;阿維塔回歸破萬,智己超過5000。
還有更多車企交出喜報,北汽極狐3月銷量超過1.3萬輛,同比增長500%,理想3月銷量超3.6萬輛,同比漲26.5%,一季度也增長15.5%。極氪+領克,同比漲24.6%,3月交付4.07萬輛。比亞迪是殺瘋了的狀態,3月銷量37.7萬輛,一季度已經接近100萬輛。蔚來+樂道之和是1.5萬輛,深藍超過2.4萬輛,吉利銀河也是兇猛,3月銷量9萬輛,同比增長290%。
面對上述的每個數字,有一道必答題,為什么這些車企能初步殺出重圍,完成上漲的局面,誰又在下跌和被淘汰,以及消費規律又發生了什么改變。
車價新低,油車限時一口價再次被擊穿
快速解開一汽豐田在一季度成功的原因,是因為它推出了一口價模式,也管好了價格。從3月1日開始,卡羅拉不再由4S店銷售,而是總部進行直銷,4S店只負責交付賺取傭金。
最終,這很好的降低了各個4S店之間的內耗。不過,一汽豐田能做到,不意味著所有車企都能做到,也不意味著一汽豐田能長期做到純直營,畢竟蔚小理、鴻蒙智行等車企也都遭遇了在直營和4S店之間的反復橫跳。
“估計再過1-2個月,能從5千,降到1萬元”,面對想買車的人,李炎已經直言不諱。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很多主打燃油車的企業開始了新一輪自救,最大的變化就是重新梳理定價體系,用價格一步到位來吸引消費者,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上汽通用,在2024年8月初換帥,對旗下車型陸續推出限時一口價政策,最終5個月實現銷量6連漲,終端銷量67.3萬輛,銷量企穩回暖。也就在2024年第四季度,上汽通用的利潤回正。主打新能源的車企,也在今年3月開始跟上限時一口價的潮流,先是長安啟源給A07的625智駕豪華版來了一次一口價,從14.29萬元降到了12.98萬元。
再是如今比亞迪開始清庫非智駕的老款版本,最低價格降到8.98萬元起售,7款車型包括宋PLUS DM-i、漢 DM-i等7款車型包含其中。而李炎所說的現在降5千,接下來還可能再降,則是凱迪拉克CT5。
3月1日,這款新車在賽道上上市,喊出的金句是“不用爆改,直接開著就能上賽道,后驅才是真男人”等。給到的一口價為21.59-26.59萬元,這比起2019年初次上市時的27.97-33.97萬元,下探了超過6萬元。所以,從數字和下降比例上看,它都是足夠到位。
不過,市場已經不再是3年前的模樣,留給消費者的可選項越來越多,所以,即便是限時一口價能帶來的刺激也是有限,且甚至需要進一步放開力度。
畢竟,擺在面前的已經不是2024年的局面,其他車企也陸續把價格降到了能夠刺激到消費者的位置。
下探最高的是超過50萬元的車型,低于預期30萬元,已經不止是個案。
典型案例包括,小米SU7 Ultra原本價格預期超80萬元,雷軍卻通過推出非賽道版的方式,以52.99萬元上市,再比如比亞迪王冠上的明珠仰望U7,原本價格預期超100萬元,最終上市起售價格62.8萬元。
30-50萬元的車型也是集體開始管理消費者預期,比亞迪夏最初被猜測為28萬元起售,最終24.98萬元起售;全新寶馬X3放棄傳統發布會,2.0T高功率版本比上一代定價低了10萬元;原本全系指導價都在30萬元以上的途昂Pro,四驅版價格拉到了27萬元內。
原本預計14萬元起售的廣汽豐田鉑智3X,直接定了一個10.98萬元起步的國產車價格,也就有了1小時拿下1萬臺訂單的表現;2023年時,小鵬G6售價區間為20.99-27.69萬元,如今增配并降到了17.68-19.88萬元,小鵬G9也是同理,原本30萬元起售的車型,卻在2025款中,頂配只有27.88萬元。
除此之外,比亞迪第在業內開卷全民智駕,它一次性將現有車型全部升級為智駕版本,再加上后面吉利、奇瑞、廣汽等車企的直接跟進,越來越多帶有智駕功能的車型推向市場,消費者又覺得車價在繼續下降。
而在李炎的日常銷售工作中,通過和其他消費者的交流,已經得到了這樣的結論。20萬元以上的車,普遍比2024年第一季度能再便宜2-3萬元,10萬元以內的車,普遍能便宜幾千元,10-20萬元的車,普遍能再便宜1萬元。
并且,以上只考慮的是2025年新推出的車型,而不是已經推出車型的終端優惠再促銷。因為,價格一天一個變,而且多數車企現在都在盡可能充分利用以舊換新的地方補貼,部分地區的補貼金額,雖然比2024年略降了2000-3000元,但也還是能刺激到買車。
總之,還是老規矩,別人的新車都在降,自己賣的車不降,李炎就覺得,工作不好做,即便是限時一口價。2025年,這種刺激模式還能扛多久,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智駕搞得越晚,車企壓力越大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梳理2025年第一季度的各車企銷量時,也能發現一些特別明確的趨勢。
比如,一,不打價格戰,也能保持增長,只是漲得可能慢一些,幅度小一些。比較典型的案例包括,零跑、特斯拉、蔚來。
其中零跑的價格已經定到了行業低位,朱江明也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回答:“做半價理想,未必有什么不好。”蔚來現在專注于搞樂道的起勢,NIO品牌基本穩住,所以還是1萬臺出頭的銷量表現,樂道給出5年0利率,相當于側面優惠了1萬,也是業內如今的慣例。
特斯拉,則是繼續按自己的套路來打,包括Model Y煥新版的漲價,之后又推出3年0利率政策,這些方式遠比中國品牌的打法弱勢不少,但并不妨礙其銷量繼續上漲。
比如,二,打價格戰也未必有機會。很多的燃油車車型,確實推出了限時一口價政策,但正如李炎所遭遇的局面那樣。其他的競爭對手都在明顯增配,也在直接降價,而如果沒有智駕等功能,就好像上個時代的產品一樣,并不好賣。
同時,車企的長尾效應也還在繼續影響市場。比如,很多傳統車企的研發和推向市場是死守著之前節奏的,沒有如今比亞迪或者新勢力們卷的那么快。就在馬上開展的上海車展里,我們馬上就能見到很多新能源新車型,有著新的設計、有著不錯的三電性能,但唯獨在同級別里沒有智駕。這種反差,將讓降價也很難彌補,因為已經是2年前的打法。
第三點是,跟上中國車企做了智駕的,確實能刺激到銷量的變化。
2025年2月,比亞迪推出全民智駕首月,銷量32.28萬輛,各款新車在2月下旬逐步到店后,3月銷量直接沖到了37.14萬輛。快速跟進比亞迪的奇瑞,2月銷量18.09萬輛,3月漲到了21.48萬輛,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了燃油車大幅度促銷。
吉利銀河的3月銷量為23.22萬輛,比2月的20.49萬輛小漲。廣汽豐田則是一個很好的案例,2月銷量3.6萬輛,看似表現一般,但實際上1-2月的燃油車有明顯回暖。而在3月,隨著打破合資車價格底線,且喊出了15萬元合資也能做智駕的鉑智3X上市,銷量沖到了6.6萬輛。
這之外,案例還有一汽-大眾,盡管新能源新技術攻勢會在2026年才到來,但其3月燃油車銷量還是同比上漲了1.4%,3月整車銷量也達到15.4萬輛。這背后,很大程度上因為探岳L上市,以及其官方喊出的,油車也要和電車一樣做智能,給消費者帶來的刺激。
寫在最后:
2025年第一季度,留給多數新車車主的體感是,車價比去年降了1-2萬元。當然,也有少數車主能感覺到車價降了更多,原因是,30萬元左右的市場競爭更激烈了,比如2025款奧迪Q5L一推出,很多4S店為了清庫老款,入門版的價格就直接進入24萬元之內。再比如,像嵐圖夢想家華為乾崑版這種車型,在2025年新款推出時,價格直接就比幾個月前降了超過7萬元。
但,還是有少數人群感受到了車價的上漲。這顯然,與限時一口價相關。之前4S店店頭促銷時,價格已經低于2025年廠家喊出的一口價數字,截止2025年初至今,案例包括了廣汽豐田、奇瑞旗下的很多車型,產生了倒掛。
而隨著上海車展的到來,所有車企都寄希望于在2025年上半年拼一把,隨著下一輪新車的上市,車價還會繼續沖向新的低點。